盟友?那不過是因為利益的需求而暫時走到一塊的存在,諸夏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認清這一點。
真實情況是,自秦帝國橫掃八荒六合之後,大統一王朝建立起來,秦帝國就不存在什麼盟友。
或者應該說,諸夏曆史上的大一統王朝從來都不存在盟友。
盟友是建立在有同等實力的基礎上,諸夏大一統王朝哪個不是龐然大物,周邊實力差不多的基本上就是敵對,哪來什麼盟友。
大一統之下的諸夏王朝,要有也是屬國或仆從國,還是那種帶著玩,壓根沒奢望能幫上什麼忙的屬國或仆從國。
象兵一般指的是人駕馭的大象,大象通常還十分的巨大。有單純依靠在大象耳朵上弄上纖繩的象兵,也有裝上籃子帶幾個弓箭手的象兵。
阿三這邊的大象體積其實還算小了,基本上也是隻依靠在大象耳朵穿孔弄上控製的繩子,駕馭者驅趕大象進行衝撞或是踐踏。
曾經的迦太基,他們的大象體積就非常龐大,根據羅馬的一些史料記載,迦太基巔峰時期的大象足有五六米之高,甚至還有七米高的大象,裝上籃子之後除了駕馭者還可以搭載六七名弓兵。
相對比的是,阿三這邊的大象普遍是在三米左右的高度,少數能達到四米,極個別能達到五米,真沒法和一樣是玩象兵的迦太基相比。
桓溫知道大象怕火是從隨軍的羅馬人那裏得知,還知道了大象體型雖然龐大卻膽子很小的情報。
羅馬現在已經沒有象兵部隊,不是說他們的領地內沒有,也不是缺少馴服大象的手段(仆從),是大象本身是一種嬌貴的動物,分裂之中又陷入財政陷入困難期的羅馬,三方無論誰都養不起龐大的象兵部隊,象兵部隊的數量少了又起不到什麼關鍵效果。
“以地緣政治來講,我們與波斯人的同盟注定會破裂,差別是我們什麼時候擴張到他們的邊境。”桓溫對於遠征波斯還是相當有興趣的:“他們也知道這一點。”
波斯薩珊怎麼也是一個帝國,不會像是一些小國隻考慮現在不思考未來。他們與漢國一塊對付笈多王朝,為的就是斬斷笈多王朝對羅馬的遠程“補血”。在同盟的過程中,波斯薩珊以自己的政治聲望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等幾個國家,往惡意的方向思考的話,是見不得漢國獨吞攻下笈多王朝的好處。
兩薩特拉普和伐迦陀迦與笈多王朝都有路上的邊境相連,與漢國這種需要跨海數萬裏運兵來戰的國家相比,占的便宜不會隻是一點半點,不說是財富掠奪,占下多少土地也能最大程度地消化。
“波斯人很聰明。”袁喬已經可以預料到一點:“一旦笈多覆滅,大漢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必然是會出現糾紛。”
在開戰之前,波斯薩珊已經嚴正聲明不會占領哪怕一寸的笈多國土,他們給出的建議是除了波斯薩珊之外,同盟陣營的國家戰時攻占多少,那些土地就算是占領國所有。
漢國這邊不是沒看透,可看透了依然沒有給出反應。波斯人想讓漢國與兩薩特拉普、伐迦陀迦產生衝突,其實是正中漢國的下懷,漢軍過來阿三大陸可不是一個笈多王朝就能滿足胃口,以其後麵再去找開戰的借口,不如順水推舟。
“溫很想看一看,到時候波斯人會有什麼選擇。”桓溫壓根不在乎有多少敵人,能建功立業的戰爭越多就越高興:“要是他們選擇扶持那兩個小國,大漢完全能夠幫助大秦人。”
袁喬與很多同僚的看法其實一致,真要讓漢國選擇一個長期盟友的話,已知世界中還真沒有比羅馬更合適的對象了。
那是兩國所處位置本身決定了的事情,漢國在東方,羅馬在西方,兩國同樣是控製著陸地到大洋的所有土地,中間卻是一片廣袤到誇張的大陸,沒有太大利益衝突的同時,兩邊結成盟友向中間擴張,不是很好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