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再往西的國家並不少,能數得上號的就有康居、奄蔡、粟戈、坨力之類的小國,更西邊的還有悅般和匈尼特這種大國。
西域小國,小的數千人就能號稱一國,中等國家就是一萬到三四萬之間,五萬人口以上在西域就算是大國,像是車師、龜茲、於闐、疏勒這種人口十萬以上的在眾多小國眼裏就是超級大國。
所以了,西域人辨認強者的方法很是樸實,誰能拉出多少軍隊就算是多強,也就有了曾經的漢帝國光是軍隊就能拉出三萬(李廣利征大宛之戰),還是萬裏迢迢地進攻到西域,當時的西域人真的是被嚇尿了。
天老爺的,光是三萬部隊就相當於三十來個小國的人口,僅是一支遠征的部隊就與中等國家的人口相當,那麼漢帝國該是何等的龐然大物?
生活在什麼區域,身處的國家又是怎麼個樣子,就會給人一種生存的思維。西域人是被包夾在幾大強者的中間,不是被匈奴人欺負,就是漢人來了之後建立管理體係,等匈奴人和漢人都消失之後又會有西邊的某個誰來,有時候阿三也會過來湊熱鬧,就給西域人養成了習慣侍奉強者的習慣。
毫無疑問的是,相比沒落下去的烏孫人,長期以來顯得不死不活的車師人,忙於和高原人過不去的疏勒人,極度有錢並且活躍的龜茲人現在就是西域霸主。
“所以龜茲人在西域很有號召力?”劉彥是從來就沒有將西域的某個國家放在眼裏,那並不是什麼戰略上的藐視,是曆史一再證明隻要中原這邊使力西域不管什麼國家真就是不堪一擊。他好奇的是:“龜茲人和西邊眾多國家的交情,好到能夠雇傭正規軍?”
對於龜茲雇傭大國的軍隊抵抗漢人西進不過是一種猜測,沒有能拿的出手的證據,也暫時沒有得到相關的情報,就是從聚攏白龍堆的聯軍數量多寡而在進行推測。
其實漢國對西域並不是沒有情報係統,既然漢國要向西域下手,事先進行多種情報收集這一道手續自然不會忘,再來是張氏涼國原先也有對西域進行各種安排。
這一次算是劉彥不得不對西域下手,導致“先手”還沒有各種妥當,算得上是意料之外的行動。
原來屬於張氏涼國的情報係統是有被漢國接收了一些,問題是西北對漢國的歸屬心不強,導致漢國對於原屬於張氏涼國的探子傳回信息不知道該不該信。
不靠譜的情報前提下,正確的做法就是無視掉那些情報,以統兵將領自行操作為準,後方的中樞給予前線將領最大的自主權,等著收獲,或是得到求援給予增援。
超級大國不就是這樣嗎?輸得起,輸上一次兩次根本就不是事,再則是還不一定會輸。這一次進軍西域,出於止損的傾向遠超過軍事考量,隻要是能將矛盾向外發泄,其實就算是成功。
“殺敵亦屬軍功,不單西北各郡縣之人,其餘各地前往者甚眾。”紀昌對這個其實是排斥的態度居多,可在大環境的需要下什麼反對都開不了口:“謝艾彙報,彙聚陽關已超二十萬之眾。”
劉彥這一次的大方是十數年來的前所未有,開方民間人士前往西域,官方給予了最大的便利和幫助,幹掉西域人可以憑借首級記功,俘獲西域人也能賣給官署換錢,繳獲方麵也能自留,絕對是有史以來在諸夏文明發生的首次。
以異族腦袋可以換取軍功就是一個大誘惑,別說還有各種各樣發財的方式,全國各地覺得自己行的人踴躍而去的人群也就成為洪流。
“漢人從不避諱對建功立業的渴望,錢財等物若是不涉違法亦是如此。”劉彥還是很自得的,有點本事的人都去國外發財,國內會生事的人就會減少,那些人發了財還是會回國消費:“血性男兒發泄於域外,好過內鬥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