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首重關中(3 / 3)

漢國重新控製關中之後,第一次進行人口登記,人口僅是可憐巴巴的十二萬,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是羌人和氐人進行冒充,後麵的數年間一再增加,到元朔六年關中有登記在冊的人口是三十多萬。

今年是元朔八年,不算剛剛遷徙過來的那些,所謂八百裏秦川的總人口隻有接近四十萬的人口數量,可見是地廣人稀到何等的地步。

大秦沒有一統六國時期,關中長期是有四百萬左右的人口,以當時的一些官方記載,四百萬人也還有相當多的地方沒有利用起來。

“整個關中,可征召兵源應當不低於三十萬。”紀昌是從長遠上來進行考慮,講的是中樞可就近征召兵源的重要性:“如此才能稱得上是穩如泰山。”

一個國家的中樞必定是要能對各個地方形成壓製,才能最大程度地震懾各地方不搞事情,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何一個民族都會有相關的考慮,與信不信任除中樞直轄之外的行政區沒多大關係,純粹就是一種穩妥的國策。

“以十戶養一兵來算……”蔡優很快就計算出來:“便是三百萬戶。”

一戶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成員數量並不固定,有的可能是隻有夫妻兩人,有的可能是父、母、夫、妻再加上數量不等的子女,普通家庭的成員數量其實有限。那是西漢時期的“分家”製度早就形成,除家庭長男之外,其餘男丁成年並成親之後是自立出去。但也僅是普通家庭真受到監督,要不然就不會有世家的存在了。

“鄭國渠和成國渠等灌溉係統修複起來,再有新的農作物推廣開來,關中充實一千萬人完全沒有問題的。”紀昌的數據也不知道是來自哪裏,很認真地說:“必須要有這個數字的人口。”

劉彥在回憶,他的記憶中先漢關中人口是穩定在三百萬左右,其實與先秦沒有太大的區別,楊隋時期的關中人口穩定在三百七十萬左右,李唐時期的關中人口最多的時候有四百二十四萬。他記得在李唐之後,一直是到朱明時期,關中(陝西)的人口才超過李唐時期,猛增到六百萬以上,要不然其餘各時期都是二百萬左右,有些時期則更少。

紀昌作為國之丞相,強烈要求關中的人口要多是他的本職,顯然也是有經過研究才敢說那些話。

身為中樞大臣的每個人,他們需要的是和丞相保持一致,哪怕是會損害到關中之外的各區域也是如此。

在元朔七年,中樞已經下達公文,製定向關中遷徙的相關規定,類似於先漢的富戶遷徙,卻是更加針對豪族和世家,全國各地需要遷徙到關中的家族多不勝數,那其實也是一種對國家的維穩手段。

到元朔八年,針對豪族和世家的遷徙已經在進行當中,那些人遷徙過來卻不是沒有得到補償,是本來有多少土地就還會劃撥多少,就是那些土地相當多是需要重新開墾,免不了是要元氣大傷。

紀昌主導下的遷徙,為的就是近一步打擊豪族和世家,為未來的內政建設斂財的同時,也讓那些人沒有財力和物資去搞事情,手段有些激烈甚至不光彩,可關乎到國家的時候卻是必須做的。

事實上遭殃的人也算上了中樞各官員,他們最多就是在家鄉能留下一些產業,但留下的真的不多,等於是與所有人一樣需要在關中重新來過。

劉彥是支持紀昌的,漢國沒有可能同一時間發展全國,隻能是劃出一個區域來階段性的全力建設,那麼就沒有比首都圈更重要的地方,隻要不是掠奪其餘區域的破壞性建設方式,影響到的也僅是一些特殊群益,對於普通百姓從某些方麵來講也有好處,比如豪族和世家被遷走之後,該區域的土地重新分配。

紀昌對眾人說:“雖然我們有成熟的軍管製度,卻是要防止豪族和世家被遷走之後,有新的群體來替代他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