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當然不會讓已經登陸的敵軍安安生生渡過黑夜,他的選擇是派出精幹小隊進行襲擊和騷擾,弓弩部隊利用地形優勢朝每個區域時不時地覆蓋上那麼幾次。
阿三洋一直都是阿三的海,可他們對海域周邊的陸地並不是每個地區都熟悉,過來襲擊的阿三在事先有過查閱,資料卻是極度有限。他們還無法在漢軍到來並對地形進行改造之後有效偵察,實際上對這一片沿海地形是一種未明狀態,就是再不稀罕賤民的小命想打夜戰,也真不知道該往哪邊突破。
登陸後的笈多部隊,他們隻向內陸推進了三裏左右,前沿自然是處於交戰區,還是一種扇形的交戰區,後方的中間位置正在加緊建設營寨,人最多的卻是灘頭位置。
“東北麵的那座山一直射來箭矢,我們的士兵無法進行還擊。”
每一場戰爭都會出現對高地的爭奪,那是有敵軍居高臨下不但能將己方的布置一覽無遺,還有敵軍的遠程攻擊武器射程將得到增幅。
現在笈多的登陸部隊就遭遇到惡心事,位於高處的漢軍弓弩部隊肆無忌憚地不時來上幾次覆蓋,處於地勢低的笈多弓箭手就算弓弦沒濕射程也夠不著。
整條戰線並沒有隨著夜幕降臨而消停,雙方的遠程兵種互相射箭,作為堅守一方的笈多還要遭遇漢軍小股部隊偷襲,使得作為防禦的笈多一方不斷驚驚乍乍,身體已經非常疲勞,精神更是無比疲憊。
陸地上是以騷擾戰為主,有大變化也是隨著新一天朝陽的升起。源於是一場登陸戰的關係,海麵之上卻不會隻有小動靜。
“必須將艦隊拉到海上!”卡特魯克.卡普作為婆羅門並不是一台造糞機器,相反正因為是婆羅門經過精英教育:“有活動空間的艦隊才是有效的艦隊,被圍困在港內的艦隊隻是存在艦隊!”
要不怎麼說笈多王朝海軍強大呢?不止是他們船隻數量多,還因為長久在海上的行動累積了大量的經驗,“存在艦隊”什麼的可能沒有成係統的理論,相關的認知卻是知曉。
“是的,是的。”讚普特.華倫絕對不是在拍馬屁,極度讚同地說:“隻要我們能夠擊敗漢帝國的海軍,登陸依然能夠繼續。一旦我們無法擊敗他們,成功的登陸也是失敗。”
止於目前,中原王朝根本沒有打過海戰,中亞以及歐羅巴的文明卻是有過相當多次的大海戰,其中還不缺乏渡海登陸戰。
笈多王朝是建立在貴霜帝國的廢墟之上,不但是得到貴霜帝國的諸多遺產,實際上也吸納了不少大月氏人種。最為重要的是笈多王朝與羅馬的海上貿易非常盛行,真沒少從羅馬身上吸收營養,對於地中海區域曾經發生過的戰例不會陌生到哪去。
跨海登陸作戰的關鍵真就不是陸軍,是海軍能不能掌握製海權。進攻一方控製製海權,不但能夠源源不斷地向陸地投送兵力,後續的輜重補給也才能夠得到保證。防禦一方掌握製海權,不管進攻方向陸地投送多少兵力都是在送人頭。
海上交戰的節奏不比陸地,艦隊交戰的容錯率絕對要比陸地交戰低,那是交戰雙方所依賴的工具所產生的不同後果。
夜幕之中兩個不同陣營的艦隊,他們皆是盯著對方的燈火在進行動作,沿海區域的海浪本身就不高,再加上目前沒有大風,航行於海麵上的戰船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大顛簸,可以使互相之間都能看清對方的燈火。
“我們不敢熄滅燈火,怕的就是發生戰船相撞,他們也是亦然。”伏偉也借戰船燈火對笈多的戰船數量有可觀判斷:“對方數量比我們多,如無必要必需掌握好交戰距離。”
伏偉是帶著五十八艘弩船和三十艘艨艟作為先期投入交戰的部隊,弩船與艨艟之間又拉開了距離。在他的指揮下,五十八艘弩船分列成為兩支編隊,都是擺出了“T”字陣型,艨艟則是分散遊弋在弩船陣型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