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等待敵軍發動決戰時,他們的船隻不會少於千艘?”
“職以為,會達到一千五百艘以上。”
中原王朝一直以來都不是什麼海上強國,其實對於海軍什麼的就是處於初步摸索階段。以往在計算戰船時,算的是內河可參戰船隻,少有的幾次長江大戰有史可查,最大規模的也就是赤壁之戰,三方陸軍就不說了,參戰船隻也沒有超過千艘。
能夠參與海戰的戰船,每一艘都要能夠經得起海浪的考驗,也就代表戰船就是小也不會小到哪去,桓溫已經在想象一千五百艘戰船鋪開的畫麵,腦海中是船隻的重重疊影,想到的形容詞彙也就是“鋪天蓋地”這四個字。
漢國有派探子到笈多王朝進行情報收集,笈多王朝的海軍彙集是路上探子以及海軍船隻的總彙,必然是會存在數據不詳的情況,卻也能做最大的參考。
“關於笈多的陸上軍力,我們目前掌握的是他們不會少於四十萬。大體是分為各種步軍,騎兵區分戰馬騎兵和戰象騎兵。另外,敵軍還在大量裝備戰車。”
笈多王朝的步軍還是有比較嚴格的等級,不著甲的步兵占了絕對的多數,又以近戰輕步兵和弓箭手兩種,其中弓箭手絕對是一大特色。他們的著甲步兵是以刹帝利武士集結而成,配以各個刹帝利的精銳私人武裝,也就是所謂的貴族部隊。
說笈多王朝的弓兵有特色,是取決於當地環境因素給弓和箭帶去本地的鮮明特征,他們的弓是一種長弓,由金屬或竹子所製成,箭是長的竹杆加上金屬頭,又以金屬長弓最為強悍。阿三長弓和西方或中亞的複合弓不同,後者在潮濕的環境下容易翹曲,而阿三因為氣候影響,阿三長弓被譽為有長射程及強大穿透力的武器,也可以對抗騎馬的弓騎兵。
關於笈多王朝的弓箭手,漢軍這邊已經有充分的認知,那是雙方在海上交戰時沒少互射,漢軍對於笈多弓箭手的射程多少是有些訝異,也研究過笈多軍隊的箭矢構造。
漢軍這邊當然有弓箭手,分為步弓手以及馬弓手。步弓手的製式弓其實就是硬弓,大多是一石左右的張力,射程最遠也就是一百五十米。馬弓手使用的當然是騎弓,分長弓以及角弓,長弓最遠射程達到兩百米,角弓最遠射程隻有七十米。
漢軍對笈多弓箭手會訝異,是發現笈多弓箭手可以將箭射出三百米的距離,哪怕是在三百米之後還是有著很強的穿透力。
“常備陸上軍力四十萬,進入戰爭狀態必然更多。”
桓溫手中的陸上兵力隻有兩個常備軍,算上附屬仆從兵的話,陸上總兵力也就七萬。他來之前還不太理解劉彥為什麼會說無法一次性消滅笈多王朝,劉彥所要的是一次性將笈多王朝打疼了,使用強悍的武力來使笈多王朝屈服,從政治上獲得想要的敲詐。
要說之前桓溫多少抱著一次性將笈多王朝滅掉的想法,得知笈多王朝的現有實力,再估算其戰爭潛力,理智上明白一戰滅國是真的沒指望,接下來就該想著怎麼將笈多王朝打疼,能夠將笈多王朝打得越疼,軍事較量之後的政治談判也才能更好敲詐。
“首戰在於海上勝負。”桓溫眯起了眼睛,像是思索了一下下,後麵才看向李邁:“若大漢邀阿三進行會獵,郎將可有信心?”
李邁必須要問清楚:“以當前三百戰船,與敵方千艘戰船,進行會獵?”
桓溫做出啞然失笑的舉動,大氣地說:“戰船?大漢會缺戰船?!”
李邁一想也是,北洋艦隊和南洋艦隊,有哪一支艦隊的戰船少於千艘,他有顧慮的是後續戰船會在什麼時候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