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國的海軍並沒有建設多少年,相比起一些早就在近海玩的民族和國家來說,漢人海軍才是嬰幼兒時期,又因為在海上並沒有對手,可以說極度缺乏相關經驗。
所謂的缺乏經驗是,包括中樞在內的指揮體係,全部都沒太搞明白海戰是怎麼回事,進入他國勢力範圍的海域又該來怎麼進行操作。
伏偉眨著眼睛,說出了應對方法:“見到,便是俘虜一艘,或是擊沉一艘?”
就是這麼的簡單粗暴,很是有點後世破交戰的味道,卻也足以說明剛剛進行航海的漢人對自己的力量有充足的自信,就是會平白無故多了許多的敵人,但他們真的一點都不在乎。
司宏壯腦子裏蹦出的詞是“果然”,一副無語的表情麵對伏偉。
“有什麼不對嗎?”伏偉也知道接受的命令很霸道,卻是沒有任何的遲疑:“大漢有能力消滅任何敵人,不管是陸地上的,還是海上的!”
“雖然會打草驚蛇,卻好像沒其它更好的辦法。”司宏壯多少是有點無奈地說:“消滅船隻能夠起到戰爭迷霧效果,確實比他們能探查到真實情況好。”
事實上會進入這一片海域的國家絕對不多,目前而言也就是笈多王朝的船隻。不過這一片海域並沒有笈多王朝太過重視的海上商路,對於笈多王朝最為重要的是通往埃及的航線。
笈多王朝主要的海上貿易對象是東羅馬人統治疆域下的希臘人和埃及人,對與之有陸上通道的薩珊王朝貿易份額反而不多。
笈多王朝與薩珊王朝的外交關係究竟怎麼樣,漢國這邊還沒有官方的確切情報,但是從貿易份額能夠判斷出,雙方哪怕不是水火不容,關係也絕對好不到哪去。
國家與國家的貿易份額會提供很多的信息,就算是雙方存在競爭,也是誰都奈何不了誰,誰都有是有依賴對方的地方,貿易份額才會占兩國出入口的大份額。這種情況下,存在互相依存的國家不會輕易使競爭演變成為戰爭。(類似天朝與美帝)
古時候國家與國家的貿易沒有現代那麼複雜,笈多王朝既然與東羅馬的貿易份額大到誇張到的地步,又與薩珊王朝的貿易份額低到可憐,可以推測出相關的地緣政治關係。
笈多王朝與中原王朝的商路或許有,卻是可以肯定比對薩珊王朝的貿易還低,司宏壯手中的據點日誌談到有不明船隻出現在這一片海域,極可能是該片海域漢國的船隻增多,引起笈多王朝的注意力,不會是發現這邊已經有漢軍據點,更不是因為笈多王朝的船隻到馬六甲海峽就有去無回。
說到底,當前的航海的往返並沒有那麼快速,但凡是跨越數萬裏基本是以年計算,漢軍掌握馬六甲也才是近半年的事情,笈多王朝對往東而去的船隻沒有返回察覺端倪至少是要到明年。
至於目前為止,季風並沒有被多少人發現,航行於海上的船隻基本還是會依賴於人力船槳動力。一艘船的人員配備,戰士可能隻占其中的三成,相應水手卻會占到七成。
許多國家在船隻人員配備上麵還有一個共同點,分為戰士、水手、奴隸。戰士自然是用來拚殺的武力。水手除了操作船隻之外,必要時也會參與拚殺。奴隸的存在是用來作為勞力,也就是劃動船隻的船槳,為船隻的移動提供動力。
有了前進基地,伏偉這支艦隊可以卸載掉更多的物資,僅是保留本次航行的所需,使船隻減少負重能夠跑得更快。他們離港之後,是以三艘船為一個編隊,依照事先劃分的區域進行探索。
阿三洋這邊的海域與南1海差不多大小,有區別的是阿三洋不像南1海有那麼多的島嶼,進行探索必然無法輕易發現島嶼,能做的就是記錄該海域的基本海況。
“根據之前的探索情報,位於甲三十二區域有一個島鏈。”梁敏是旗艦大副,他說的那個甲什麼,是海軍格子圖的一種編號:“除此之外,周邊三百裏方圓再無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