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燮這個諸侯勢力是一直存活到中原各諸侯隻剩下三個,一直到到三國並立初期也還過得滋潤,孫吳與曹魏進行逍遙津之戰,孫吳與蜀漢進行夷陵之戰,士燮都沒有趁機北上偷襲孫吳,後麵卻是老孫家來了個突然襲擊,士燮的地盤此後也就成了老孫家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交趾郡。
“大漢入交趾,遠比之前的先輩更為深入。”庾翼還是後麵家裏人過來才換上的獵服,他騎跨在駿馬之上,對著劉彥說:“後漢(指東漢)失交趾,隨後失而複得僅是止步於日南(指士燮攻占婆國),東吳進軍交趾亦是如此,司馬氏一族同樣如此。永嘉之亂後,日南被林邑所奪。現如今大漢於交趾,直通海峽。”
本來林邑國還能活到中原的大隋建立,是楊廣在位的大業年間才由劉方率兵攻滅,可隨後李唐建立又讓林邑複立,隻不過是改稱占城。而占城還得是等待有明一代,才被安南所滅。
現在不用等到楊堅代周之後的楊廣遣將來收拾,林邑國這個國家到今時今刻已經沒了,連帶扶南國也失去了沿海所有的疆土,被各家族壓縮到了後世的泰國一帶。
庾翼所說的海峽,不是後世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那個海峽,說海峽也不對,是後世泰國半島與柬埔寨的海域。
說到海峽,那片海域能夠被稱之為海峽的著實是太多了,有兩片大陸夾在中間的都能叫海峽,可是天然上海礁少的也真的就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的那個海峽,其餘島嶼的海峽大多是遍布小島,有眾多的小島也就意味著吃水深很複雜,再來就是洋流也關乎到海上航行。
後世南海在現如今已經成為漢國的內海,離東亞大陸最近的菲律賓群島基本被發現和留下人員探勘,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隻要是在南海海域的也都被探索到。因為這一片海域有著太多密布的島嶼,沿海狀況也是著實過於複雜,前往的船隻不但發生觸礁的情況嚴重,還有進去就直接迷路失蹤的現象。
關於海洋的探索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用無數的犧牲以及損失才搞明白哪些海域安全或是危險,甚至是哪裏的洋流適合航行都是一項大學問。
真的就是這樣,在蒸汽機沒有出現前的時代,是依靠風力來進行海航,除了季風很重要之外,洋流順不順亦是關鍵,所以就存在所謂的航線。而便於海航的航線在蒸汽機被運用之前,真真就是無價的寶貝。
漢國關於海航還是起步階段,玩得比較溜的也就渤海、黃海、東海,朝1鮮半島和倭列島之間的航線是直接拿來用,目前正在探索的是倭列島到流求(灣灣那個島),然後是抵達呂宋島(既菲律賓)。
海上會去探索那條航線,是因為劉彥記得那邊本來就有便利的洋流。
目前在漢國除了劉彥,估計沒人更懂得海洋,不會有人相信某些海域是進去了出不來,更不懂為什麼一樣都是海麵怎麼就進去了出不來。
實際上是有很簡單的因素,有些海域的洋流就是順著那個方向,船隻順著洋流航行很方麵,哪怕是沒有多少風來吹動船帆都能航行。可是想出來就會被逆流的洋流拖住,得是船帆有足夠的風力才能航行得動。
中南半島的麵積不小不大,要是再加上南海周邊的島嶼那可就顯得非常大了。
劉彥給各世家畫的“圈”隻是在中南半島,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礦產很難開發,但是不缺名貴的木材資源,再來是那邊有全世界最大的翡翠礦產。
“是的,的確是在周水下遊發現翡翠礦脈。”庾翼說的周水其實就是現代的薩爾溫江,那邊是哀牢郡以西,現在屬於緬族的群居地界:“隻是交通極其不便,挖出礦石難以運出。”
現在西南半島根本就是密林遍布,陸上要是開辟出道路,信不信相隔一年又會重新長滿植物?哪怕是有現成的水係,可因為當地的氣候原因,河係除非是足夠寬大,要不然也是覆蓋著眾多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