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偽)訪談(1 / 3)

提到駐印遠征軍,就有兩個人是絕對繞不開的,新38師師長孫立人,新22師師長廖建楚。

這兩位都是一流的將領,駐印遠征軍反攻緬甸時,他們兩位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這兩位將軍,你見過嗎?

周景見過廖建楚,是遠征回來在軍部的表彰大會上見到的,廖建楚個子不高其貌不揚,有一股子別樣的精神頭。

他還是位高材生,畢業於法國的聖西爾軍校,學的機械化騎兵。

周景還從同僚那裏,聽過他的一些往年經曆。

廖建楚出生於小康之家,祖父是一位飽讀詩書的私塾先生,父親半耕半讀。按照曾剃頭的說法,那叫耕讀之家。

他上過6年傳統私塾,又讀過縣高小,長沙嶽雲中學,接受了現代教育。

中學畢業在當時可是高知識分子,稀少程度跟現在的博士教授有的一拚。

不過,供養這麼一位也是需要很大財力的,為了供他在長沙5年的學習,一個小康之家幾乎竭盡了財力,連供他去廣州考試的路費都沒有籌集到。

他很遺憾的錯過了黃埔5期的招生,不得已隻好就近從解決吃飯問題。

當時的民國是個比爛的世界,相較其他地方的軍閥來說,廣州那裏還是革命聖地。

所以,之後兜兜轉轉,他還是考入了黃埔軍校,成為第6期的學員。

在他進入學校的那一個月,北伐軍正式在廣州誓師,一大幫黃埔前4期的學生開始了悲壯的軍旅生涯。

為什麼說是悲壯的呢?

因為北伐期間,大量的黃埔學生進入軍隊充當基層骨幹,損失慘重。黃埔一期不到600人,北伐陣亡了300。黃埔2期450人,陣亡了也有200。

黃埔一期的蔣先雲,入學考試和畢業考試都拿了第一,是黃埔曆史上第一奇才,可惜在北伐戰爭中陣亡,年僅25歲就英年早逝。

北伐勝利時,前四期的學生陣亡率高達35%,特別是一、二期高達50%左右。

能活下來的人,那都是九死一生,大多數最後都成為兩黨的重要將領。

參與北伐的黃埔學生,是幸運也是不幸。

而錯過了北伐的廖建楚,以黃埔6期的資曆也後來居上,成為領軍大將,年紀輕輕的做到了兵團司令,實乃軍界異數,讓許多人都大跌眼鏡。

前四期黃埔生,除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戰將,時勢使然,他們在軍校也就接受不到一年的訓練,就投入了戰鬥。

而廖建楚入校後,接受的教育則更為係統、紮實。

他畢業時,國民政府雄心勃勃要打造一支現代軍隊,從軍校裏選拔一批優秀畢業生去法國留學。

他參加了1930年的留學考試,成績列前三甲。可是最終確定名額時,他被刷下來了,理由是他個子矮,其貌不揚。

在這關鍵時刻,廖建楚演了一出“闖宮麵聖”。他直接去找校長,當著校長的麵,他大呼留法生錄取不公。

一千人參加考試,錄四十四名,自己筆試在前三名,卻名落孫山,考官的理由是他個子矮,臉上有個疤。

他直率地對校長說,這是選拔留法軍官,又不是選女婿,相貌用得著那樣重要?拿破侖的個子不也很矮?

遭遇不公的人很多,可有這種膽量的人很少。

蔣校長很欣賞這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性格,遂決定特批他去法國留學,臨別前勉勵一番。

並向有關部門批示:該生係難得軍事幹才,學成歸國後委以重任。

孫立人將軍,周景沒見過。不過從同僚嘴中,他有多少了解些這個人。

家裏也是書香門第,父親是前清舉人,曾在皖係軍閥政府入職。

由於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孫立人14歲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就讀於土木工程專業。

他所帶領的軍隊土木工程做得不錯,可能也有這方麵的因素。

後來,考取庚子賠款計劃名額,留美進普渡大學學習工程。

當時中國大地上遍布硝煙,軍閥們互相征戰,把腦子都快打出來了,學工程是救不了國的。

見到這種情況,他下定決心棄筆從戎,又考進美弗吉尼亞軍校,接受完整的美式軍校訓練。

跟廖建楚不一樣,他的個子很高1米85,喜歡打籃球,還奪過籃球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