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自唐宋以來,實行羈縻政策,對土司賜以官職治理“土民”。
而即便到了民國,土司政策也依舊實行,並沒有太多的變化。
到了新世紀,土司政策早就沒了,隻有56個民族一家親政策,所以周景以前並不知曉。
等來到這兒之後,他才知曉,並因此大開眼界。
一位土司小頭目為了在夏天避暑,變派人將其所到之處,都要讓人用樹葉搭成涼棚,並且樹葉要保證新鮮,每天一換。
真不怕耗費人力啊!
還有一位土司,在其所管轄的山寨裏,行使初夜權。那種封建製度,是幾百年前的了吧,竟然還有?
跟那些妄自尊大,不可一世的土司打交道,實在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中間沒少起過衝突,甚至還出了幾條人命事故。
所以,即便有一些土司比較開明,相處起來也無障礙,也無法抹去“土司”,在周景腦海中野蠻、愚昧、無知的印象。
不過,麵對唐永瓊的問題,周景並沒有如實回答,隻是模棱兩可的講了一些跟土司打交道的事情。
唐永瓊似乎也並不以為意,淡淡的講道:“周師長,我要跟你講的就是土司的事情。
在騰龍邊區居住著多種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的土司頭人,早已收到了日本人贈送的禮品,被勸說向日本人投降,甚至被特許種植鴉片。
監察使寫了一份《告滇西父老書》寄給各土司頭人,號召他們捍衛疆土。”
“這個我知道,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有些深明大義的土司頭人,紛紛回寄信件,抗擊日寇表明態度,給日寇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周景笑著說道,可隨即他就有一個疑問,“是要和這些土司頭人聯絡,搞點事情嗎?”
“沒錯,周師長不愧是七竅玲瓏心啊,一點就透。”唐永瓊笑著打趣道。
他身上帶著一項任務,深入敵後宣傳慰問各土司頭人,對抗日軍的勸降政策。
對於愛國的土司頭人,要給予名譽讚賞鼓勵,要讓他們明白,國家是知道他們的。
對於那些投降日軍的土司頭人,能爭取的盡量爭取,爭取不過來的就隨機應變處理。
該打擊的打擊,該立威的立威,實在拿他們沒辦法,那就記在小本本上,等秋後算賬。
反正,遠征軍是遲早要打回去,國土遲早是要收複的,賬是絕對不會少算的。
“唐特使,那我能為你做點什麼呢?”周景問。
唐永瓊哈哈一笑:“周師長快言快語,唐某也就不跟你賣關子了。聽說你們師的官兵素質很強,我要借點人手。”
周景也笑了,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剛出兵就有人給理由,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事兒嗎?
唯獨要考慮該派遣多少人,人太多了,容易把小鬼子惹急眼。隔這一條怒江很難支援,損失太大了可就是賠本的買賣。
一個營,還是一個連,誰來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