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緬甸之戰的後續影響(2 / 2)

這時候的印度不僅僅是英國的殖民領地,同時還是反***同盟國在東方的集結地。

日軍一旦突破印緬邊境防線,就可以直接攻擊同盟軍後備基地,其後果不堪設想。

再則,印度戰線一旦鬆動,日本海軍就會進入印度洋,切斷同盟國海上通道,將不僅中斷了西方國家戰略物資的運輸線,而且將增加盟軍在歐洲和北非戰場的壓力。

同時必然會影響到盟軍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的作戰行動。總之,巨大的壓力開始籠罩在英國軍政首腦們的心上。

並且,日本攻占緬甸,也打亂了美國在遠東和太平洋的戰略。

為此,美國軍界和政界領袖十分擔心,重慶能否擔當起東方戰線反***中心的重任。

擔心果黨正麵戰場抗戰,是否能夠維持,擔心會失去進行大陸反攻的依托。

美國參謀長馬歇爾甚至認為,如果在亞洲太平洋戰場上處理不好,也必將影響美國在歐洲的作戰,

“美國或將有被迫退出歐洲之日”。

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些,美國人才答應展開進一步的援助。

不過,在那之前還有一些小插曲,在6月下旬的時候,德國的非洲軍團在北非擊敗英軍,入侵埃及逼近馬特魯港。盟軍由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到印度洋的航海線受到威脅。

丘吉爾著急了,羅斯福也著急了,本來應該歸中國戰區指揮的美國駐印度第10航空隊,全部被調往埃及支援英軍。

調動之後,才通知的委員長,一點也沒把委員長當回事。

與此同時,美國軍需品分配委員會,將中國戰區的運輸秩序,排在各戰區的最後,並以積存在印度的物資無法運出為由,分配給中國的租借物資削減為每月3500噸。

這是羅斯福許諾的1/10,委員長得知後對此事大發雷霆,跟英美鬧得關係很僵,差點兒把駐美國的使館機構都關閉,讓所有人員回國了。

在6月底的時候,周景去重慶活動還聽到一個謠言。據說日本的特使和南京的代表,已經到重慶來洽談媾和的條件,傳的有鼻子有眼,連他都差點兒信了。

美國人駐華的最高將領史迪威看得明白,這完全是重慶政府迫使美國人答應條件玩的手段,是嚇唬人的把戲。

因為他確信:中國能從美國得到的太多了。同日本媾和有百害而無一利。

然而,美國也不敢冒丟掉中國這個重要盟友的風險,因此裏麵根據美國的全球戰略,特別是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對物資的需要,來決定能向中國戰場要多少物資。

同時決定繼續由史迪威,掌握分配援華租借物資的大權,由此來對付常凱申。

可是,海岸線都被封鎖了,滇緬公路都切斷了嘛,援華物資怎麼進來的?

難不成是飛進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