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彈藥打不過敵人,沒了食物都得餓死,後勤保障的重要性不必多說。
這第3個議題,就是怎麼處理日軍俘虜,正副團長都拿不出個決定來。
請示上級那種傻事他們才不幹,萬一上級腦子一抽,讓他們都帶回去,好宣揚戰果,給緬甸戰役失敗弄塊遮羞布,他們帶還是不帶呢?
所以周景的意思是,幹部們暢所欲言,大家討論討論該怎麼辦。
阿譯這個少校,怎麼說官銜也是在這排第三的,被龍文章一指,隻好站起來支支吾吾的說:“這個,那個,他們都已經手無縛雞之力了,殺了……好像有些不太好。”
這個態度沒有出乎周景的預料,文人嘛,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動不動以殺俘不祥來勸說。
要是阿譯能說出來“全殺了”這樣的話,周景反倒驚詫他是不是吃錯藥了。
迷龍坐在阿譯的下手位,惱怒的一拍桌子站起來道:“搞什麼嘛,這些小鬼子做了多少惡,全殺了都不為過。你要是下不去手,怕擔惡名,老子去。抱著機槍突突,再簡單不過了!”
“對,一連長說的對,小鬼子作惡多端,該殺,必須殺!”五連長戴南學當即站起來,瞪著通紅的眼珠子,就像是要擇人而噬一樣。
他對於日本人的仇恨一點也不比迷龍少,保衛南京作戰那會,他在66軍,親眼目睹了日軍的種種惡行。
南京大屠殺的慘狀,是他這輩子都忘不了,在與日軍作戰時他總是奮勇爭先,能讓他堅持下來的唯一信念就是報仇。
三連長呂國通站起來用詫異的目光瞧著戴南學,提出了反對意見:“這裏都是自家弟兄,把小鬼子的俘虜全殺了,也沒有哪個弟兄會多一句嘴。
可是還有英國人,人家最講究那個日…日內瓦公約,不能隨便殺俘虜。咱要是殺了俘虜,英國人不得給咱們捅婁子。一報道出去,別說立功了,還得挨罰。”
這話是中肯之言,周景讚同的點了點頭。他擔憂的無非也是這個,所以才罵龍文章多事。
自從英國人投降日本人沒成,投降了他們,全團幾乎所有人都把這事兒當茶餘飯後的談資,嘲笑英國人怯懦。
但同時大部分人也知道了日內瓦公約是個什麼東西,簡單點來說,就是保護政府,保護平民的權益,隨便殺是錯誤的,要受到譴責的。
要是那會龍文章帶隊襲營成功後,發現那些日軍傷員,隨便給他們結果了,就按正常交戰擊斃算,任誰也挑不出半點毛病。
現在已經過了最佳的處理時機,營地裏的英國人早就發現了,英國指揮官還特意看了一下那些俘虜,有可能是滿足其耀武揚威的想法。
殺人很簡單,一挺機槍,百十多顆子彈就能解決。
但是讓英國人捅出去,很容易在國際社會上形成輿論危機,給國家抹黑。
國民政府還指著盟軍的援助,必須得正視這個問題。到時候周景別說立功領賞了,迎接他的一定是撤職查辦。
麵對呂國通的阻撓,戴南學一把將其推開,“團長,人我是殺定了。我一人做事一人當,大不了回來後,團長你槍斃我!”
話撂下他掉頭就走,眾人傻看著,眼看著這家夥衝到了門口,要真的去殺俘虜,周景急了:“快,警衛攔下他!”
門口值崗的警衛一擁而上,兩個人死死地抱住了戴南學。
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兒放這種豪言壯語,那不是讓周景難堪嗎?
“把他帶走,看起來。”
“團長,團長!”
戴南學本以為周景會順水推舟,但他也不想想,真要是這麼幹了,其他人有學有樣的,周景還能指揮這個團嗎?
而且他根本不知道記者是個什麼東西,誇大其詞堪比造謠,那是一脈相承的。
甭管是不是他自作主張,到了記者嘴裏,尤其是大英帝國的記者嘴裏,那就一定是民國政府軍隊十分野蠻,動輒殺害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