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好一幅皮囊(1 / 2)

胡楊渡位於西泯江上遊,距老鴉嶺三百餘裏,渡口名得自江邊的三棵胡楊樹,當地土人稱其為“三千歲”,取“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意。

從胡楊渡往北,渡過西泯江,便是巍巍昆侖。

七月流火,天氣轉涼,初八那天,魏十七孤身一人來到胡楊渡口,望著滾滾東去的西泯江,心生感慨。

渡口依江而建,散布著十幾家食鋪客棧,魏十七挑了家市口最旺的胡楊老店,點一壺酒,三五斤牛肉,看著江景,慢慢把酒和牛肉吃完,招呼小二結賬,順便問了句:“近來可有一位邋遢老道來過?”

那小二笑道:“昨天也有一位客官問起邋遢老道——那老道住在土地廟中,前天晚上才到,手裏拎一個焦黃葫蘆,到咱店裏打了一葫蘆酒才走。”

“他持素還是葷食?”

“酒肉不忌,每天都來打酒買牛肉。不是小的自誇,咱店裏的牛肉獨一號,遠近聞名,有客人趕了幾十裏路,就為嚐這一口。”

魏十七點點頭,讓小二再切十斤牛肉,用油紙包了,沽一小壇好酒,用麻繩捆好,丟下一塊碎銀子,一手拎酒壇,一手托牛肉,離了食鋪往土地廟而去。

土地廟在胡楊渡西頭,麵朝江水,破敗不堪,廟內蛛網懸梁,泥像坍塌,一個邋遢老道席地而坐,背靠供台,腳邊橫躺著一隻空葫蘆,身後站立一人,正是信陽鎮趙府的嶽之瀾。

見到熟人,魏十七朝他點點頭,把酒肉放在老道跟前,叉手行禮道:“魏十七見過道長。”

那邋遢老道雙眼一翻,白多黑少,相貌有幾分凶狠,尖著嗓子道:“這酒肉是你孝敬老道的?”

“是,請道長笑納。”

邋遢老道提起酒壇,拍去泥封,湊到嘴邊連喝三口,長長舒了口氣,用衣袖擦了擦嘴,讚了聲:“好酒!”

他眯起眼睛望著魏十七右手食指上的鐵環,問:“手上的鐵環是哪個給你的?”

“仙都派的鄧道長。”

“鄧元通還是鄧守一?”

“是鄧守一道長。”

邋遢老道頗有些意外,“又是小凳子——你且走近來,坐下讓我看看。”

“原來鄧守一有這麼個綽號,不知他說的是‘小凳子’還是‘小鄧子’。”魏十七心中轉著念頭,上前幾步,利索地坐在邋遢老道身旁,人高腿長,比老道高出一個頭,襯得他像個小孩。老道仰著頭看他,也不以為忤,反而讚了聲:“大個子,好一幅皮囊!來來來,把右手伸出來——”

魏十七依言伸出右手,心道:“他會不會說我看你骨骼清奇……”

邋遢老道一把抓住他的手腕,髒兮兮的指甲刺進皮肉裏,刹那間,元氣湧入他體內,宛如一道滾燙的熱流,循著經絡迅速兜了一圈,轉眼消失無蹤。魏十七微微皺起眉頭,他感覺到當元氣經過背心靈台穴時,稍一停頓,被截留了少許,留在竅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