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是荀軍的馬軍並沒有裝備馬蹄鐵,才會是那種情況?
看看一樣是在衝鋒狀態的漢軍騎兵,戰馬的四蹄奔騰,馬掌踩到石頭一點事都沒有,足以說明戰馬有沒有裝備馬蹄鐵的差距有多大。
事實是什麼?有馬鞍和馬鐙是重要,但是跟馬蹄鐵一比,馬鞍和馬鐙的重要性就比不上了。
遊牧民族為什麼會在各個曆史階段謀求鐵的來援?除了打造兵器之外,還有打造鐵鍋的需求,能不能讓遊牧民族發揮出高強戰鬥力的則是極度需要鐵來製作馬蹄鐵啊!
兩軍的騎兵在交戰,戰車兵和步兵迎著頭頂的箭雨發生了接觸。
戰車兵麵對密集步兵其實不會衝上去,他們該做的是遊弋著不斷射箭,找到合適機會,又或者明知一衝會讓自己沒了還是必須衝才會衝。
雙方步兵又是成了那種“戰列線”的交戰模式,拿著手裏的長兵器不斷捅,他們的頭頂則是來來回回激射看上去無比密集的箭矢。
這樣一來,兩軍的遠程部隊一直在射箭,能處在“戰列線”位置好像顯得更安全一些?
呂武沒有衝鋒,他已經改換位置來到一輛巢車之上。
正麵對上的兩軍,沒有那麼快分出勝負。
這一場戰爭的模式也不是正麵交鋒來分勝敗,有荀國貴族決定反水,變成了呂武需要總攬戰場全局,調動正麵交戰區域之外的漢軍前往某處。
在剛才,呂武就一再下令,調遣哪支漢軍前往哪裏,尋求漢軍一到能夠配合反水的荀國貴族逼降其餘荀軍,或是可以攻占某處營盤。
這種交戰現狀之下,戰局態勢會顯得非常複雜,真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就能因勢應變得來。
中行吳已經在退往後大營,一路上保持陰沉臉色,路過爆發內訌的區域沒有嚐試上去依靠威望彈壓。
反水的貴族肯定是一再權衡才那麼幹,不是中行吳露麵就能使他們回心轉意,極可能中行吳露麵會讓反水的貴族大喜,搞得他們想俘虜中行吳去向呂武邀功呢!
“我們敗了!”中行吳回到‘中軍’,將自己的兒子中行寅喊到一邊,壓低聲音說了那麼一句。
中行寅已經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安靜等著自己的父親繼續往下說。
“便是漢王武不殺我,我亦決不做韓起第二。”中行吳說的是態勢最糟糕的情況,頓了頓問道:“你願歸‘沫’待漢王武兵臨城下,抑或往楚都?”
中行寅答道:“智盈在北,我便往南罷?”
那什麼,中行吳是太悲觀了嗎?絕對不就是!
現在的情況是,荀氏本來就打不過漢國,中行吳進行了徹底的垂死掙紮,沒想到因為時代的差異性,搞成變成讓荀國的崩盤加速。
之前,魏絳覺得無法抵抗呂武,開始就安排了後路。
現在,中行吳怎麼可能比魏絳差,絕對也是早早就為荀氏安排了退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