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在他們看來,哪有一國太子長期在外的事?即便是統兵征伐,事情也顯得太過於怪異了一些。
既然呂武要召回呂陽,肯定代表著漢國對蜀地的攻略已經完成,有其它事情也是緩慢進行,很難以短時間內一蹴而就。
右相孫林父出班,行禮後說道:“長渠將成,國家應在列。”
那個“長渠”前前後後花了漢國將近十一年的時間,長期有不低於三十萬人在各種勞動,耗費的各類物資更是龐大。
現在,耗時十年以上的“長渠”已經臨近竣工,君王與太子親自前往觀看通水算是一件很重要的政治活動。
有了孫林父帶頭,其餘大臣也都表達了相同的意見,少不得對漢國吞並古蜀國和“長渠”即將竣工歌功頌德一番。
當然了,說漢國吞並了古蜀國其實比較籠統,古蜀國的政權是被消滅了,各地的反抗卻是還在持續,漢國需要拿出一個實際可行的方案來進行處理。
在一片喜慶的氣氛之中,崔杼一再猶豫還是不得不站出來掃興,說道:“王上,諸位同僚,荀國已然攻克‘邯鄲’。”
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537年的冬季中旬,對“邯鄲”實施包圍又攻打了兩年多的荀軍可算是耗光了邯鄲趙的最後一絲力氣,完成了破城占領的軍事行動。
實際上呂武並不想幹瞪眼看著,隻是事情方麵比較複雜。
漢國在攻略蜀地,又在三戎那邊用兵,軍事行動上這兩個顯得比較重要,其它方向還有西北跟狄戎對上,北麵則是樓煩的侵襲變得頻繁,其中還有烏氏殘餘勾結綿諸襲擾漢國的“隴西郡”各牧場。
不要忘記漢國還有幾個大工程,修建“長渠”是重中之重,後來增加了褒斜棧道的工程,攻略巴蜀又多了一個金牛道的工程。
多處用兵再加上大型工程一再被迫增加,打從事實上讓呂武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壓力,深怕玩得過頭了會步上隋煬帝第二的下場。
值得慶幸的是,呂武所處的環境更好,並沒有大肆征發徭役,工程勞動的主力是各個時間段收獲的各國俘虜。
另外一點,漢國與戰俘約定完成哪處工程就放歸自由,源於漢國十足守信用的關係,戰俘有太多的例子可見,願意相信漢國的信用,漢國自然也就不用耗費太多的兵力看守。
因為在進行太多的“大動作”讓呂武心生忌憚,漢國也就眼睜睜地看著荀軍攻克“邯鄲”而沒有什麼軍事幹涉了。
無法做的事情在呂武的操作下,變成了能幹涉而不去幹涉,為的是跟荀氏在“四晉歸一”的較量中有足夠的公平公正環境。
呂武的這個騷操作得到了廣泛的讚美,一下子也安撫了漢國、荀國和範國的人心,事態變成了漢國和荀國終有較量,無論誰輸誰贏都還是一家人。
在這種翹首以盼的氛圍中,大家都希望漢國和荀國能夠公平公正分出一個勝負的大勢之下,中行吳好意思尋求齊國、魯國……等等國家的介入嗎?
中行吳若是尋求外力介入,荀國內部就該出現問題了。
所以說,呂武這人是真的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