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敗了,他們並沒有脫離戰場範圍。
當日,呂武有在城牆上觀戰,目測宋軍退回營寨的兵力應該是還有個四千左右。
那麼就是說,韓軍和宋軍的交戰其實很克製,尤其是宋軍見事不可為立馬撤退,韓軍也沒有過分的追擊。
跟漢軍與楚軍的那一戰相比,韓軍跟宋軍的交戰不但場麵更小,打起來也跟幼童打架似得,互相揮舞粉嘟嘟的拳頭呀。
漢軍僅在那一戰俘獲的楚軍就達到一萬七千餘,光是“左右廣”就有將近三千。
隻是吧,那一批楚軍俘虜中有太多的傷患,要是漢軍這邊不進行救治,可能在十天到一個月之內會有五六千楚軍俘虜先後死去,死因絕大多數會跟傷口感染有關。
認真論起來,被俘的“左右廣”士兵傷患最少。這個跟他們身穿重甲有關。
遭到俘虜的“左右廣”大多是被友軍潰兵衝散,他們又穿著太重的防具,沒有及早開溜肯定是會被漢軍騎兵攔截下來,沒有戰鬥到死肯定就要被俘了。
辛虧現在還不是人們習慣禮崩樂壞的年代,要不然戰場這邊隻有五萬多漢軍,卻是有一萬七千餘的俘虜,一旦這些俘虜暴動起來,呂武會做的事情絕對是立刻率軍撤離。
守規矩的年代,遭到俘虜的士兵一般不會有太強的反抗意識,他們的認知和思維決定被俘之後的選擇,要麼是當奴隸,不然就是期盼能被贖回去,發起暴動或私自逃跑不在多數俘虜的選項之列。
喜歡凡事防一手的呂武,他已經抽調出部隊在做押解俘虜歸國的動作,防的就是俘虜可能出現的暴動,也是在防範國、韓國、荀國可能會搞事,到時候平白無故讓獲得的戰利品又弄丟了。
這種“守財奴”的做法在呂武身上已經是一種習慣,誰讓他一開始作為小破落戶貴族,崛起的資本是一點一滴自己掙來的呢。換作是繼承祖業,恐怕呂武不會有那種心態了?這個大概就是白手起家和繼承而來的區別。
呂武後麵請來了荀家,人都在場也就做了後續的安排。
首先,停戰是不可能停戰的。
韓軍與荀軍的兵力略少,不要直接跟楚軍過不去,三天兩頭邀戰楚國陣營那邊其餘諸侯國的軍隊開片。
對此,韓起和荀家有意見也不敢提。
韓軍和荀軍的戰鬥力未必比楚軍弱多少,數量方麵過少,欺負其餘列國很合適的。
漢軍專門針對楚軍?這個更是韓國和荀國,可能還要加上範國,反正是樂見的事情。
呂武見決議通過,詢問起了各國後續援軍什麼時候到的問題。
“我尚需一月半。”韓起其實真的不想再增兵,奈何胳膊拗不過大腿。
荀家答道:“或需兩月之期?”
這個也正常,畢竟荀國的距離比較遙遠。
呂武問韓起,道:“韓王停留此處,抑或歸‘密’統兵?”
現在韓起一點都不想跟呂武多待,說道:“無忌留此,我歸於‘密’。”
呂武點了點頭,說道:“子產看似麾下人多勢眾,戰力不過爾爾。盼韓王早日殲滅,率軍重歸‘新鄭’會獵。”
韓起可不敢保證什麼,他甚至都決定接下來慢慢跟子產玩,才不跑來“新鄭”跟比較強勢的楚軍玩什麼血肉磨坊模式。
接下來的日子,楚國想要的休戰沒有實現。
兩個陣營但凡天氣允許,每天清晨就各自出動軍隊列陣,早上打到傍晚,休息一夜隔天又再繼續。
值得楚國君臣慶幸的是,漢軍可算不再玩瘋狂射箭模式。他們甚至發現漢軍打得時候收著力,猜測呂武是想等後續的韓軍、荀軍或範軍過來消耗,還是有其它事情讓呂武產生了忌憚。
這一打,拖拖拉拉打了一個半月。
後續開來的韓軍沒有抵達“新鄭”,跑去了“密”那邊參與對子產的攻擊。
又是半個月之後,隻帶來三個“旅”的荀會見到呂武告知一個消息:他們在東線戰場敗給了齊、魯、曹、杞、等國聯軍。
中行吳戰敗了?早不敗,晚不敗,偏偏這當口戰敗?
呂武心想:“可真敗得是時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