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時間走得很慢,一些時候時光流逝的速度驚人。
七天一晃而過,薨逝的士匄卻是並沒有下葬,停棺在宮城某大殿之內,慢慢等著屍體被冰塊凍成一塊凍肉。
在這一點上,範鞅並不是沒有遭到責難,他以敵軍兵臨城下,願使士匄親眼看到敵軍被擊退為名義,堅持不讓自己的父親下葬。
事實上,範氏的祖墳不在這邊,他們要回去舊有封地,才能讓士匄跟列祖列宗在某種程度上團聚。
如果範國要運士匄回去祖地,想來楚王招是不會有任何阻止的。
楚國的很多風俗跟中原不一樣,那個“死者為大”則是多少有點共識,不至於連運送士匄的遺體都要截擊。
呂武沒有經過競爭,一點手段都沒有使上,如願成了聯軍的統帥。
說是聯軍,實際上漢軍的數量占了絕對的多數!
韓軍在“密”那邊抵禦子產率眾侵襲,一時半會無法投入到“新鄭”這邊的交戰。
在“新鄭”這邊,漢軍有一個“軍”和一萬九千左右的騎兵,另有一個“旅”的荀軍和兩萬左右的範軍,合起來約是七萬八千戰力。
漢軍騎兵怎麼隻剩下一萬九千左右?上一次呂武不是派去接應士匄了麼,產生損失是比較正常的。
停戰之日過去,清晨時分就聽到了楚軍營地內喧嘩聲不斷,東方出現了一縷光亮時,很大很雜的戰鼓聲被敲響,營地轅門被打開之後,楚軍出營列陣了。
在這七天裏,範國都城“新鄭”周邊有多個城邑陷落,村莊不知道被破壞了多少,一直有敵軍帶著俘虜來到“新鄭”郊外,還能看到一車又一車的戰利品。
同時,一部分敵軍回流,使得“新鄭”城外的敵軍數量增加到十萬左右。
漢軍的營寨跟“新鄭”間隔約是十裏左右,荀軍則是進入了城池,從布局上來看營寨跟“新鄭”形成了一個對點,再有一個“點”就能成為掎角之勢了。
比較可惜的是,荀國不給力,範國自己也不爭氣,明明是本土作戰,兵力方麵卻是要比敵軍少,無法讓呂武有更多的安排。
呂武會玩花樣嗎?那肯定是會的呀。
這是不管兵力處在優勢或劣勢,時代已經出現改變,不再需要刻板僵硬地比拚硬實力啦。
當然,呂武暫時沒有玩花樣,一來是手頭的兵力有限,再來就是打堂堂正正之戰對漢軍有利。
楚軍出營列陣。
隨後,漢軍也在戰鼓聲中出營,一樣是在營寨前方擺開陣勢。
呂武並沒有出場,他跟韓起、範鞅等人在“新鄭”的城牆之上,從這裏能夠借高度觀看到戰場全局。
“楚出三萬,亦出‘左右廣’。”韓起說道。
楚國那邊的編製一直挺亂的。一般是一個貴族一個建製,不是恒定的多少士兵組成一個單位,看就看某個貴族帶來了多少戰兵。
他們的“左右廣”原本也就三千多的數量,到了熊招手裏得到擴建,數量增加到了八千。
那麼,這一波楚軍就是出動了含“左右廣”在內的三萬八千士兵。
漢國、範國、荀國的聯軍,明顯範軍和荀軍都是打醬油的定位,能跟楚軍打野戰的也就隻剩下了漢軍的五萬六千多人。
呂武進行近一步的了解,在“新鄭”城內的兩萬範軍,質量方麵真的無比堪憂。
如果沒有漢軍來援,依靠那兩萬的範軍,天曉得“新鄭”能不能在十多萬敵軍的攻勢下,將“新鄭”給守下來。
漢軍這邊,有兩個“師”和近萬騎兵出營。
兩個漢軍的“師”擺成了兩“徹”,騎兵各分為五千擺在左右兩翼。
雙方列陣完畢之後,先後向前進行了推進,互相抵近到間距一裏地時,不約而同停下。
楚國那邊的聯軍沒有擊退“新鄭”城外的漢軍前,他們傻了才會展開攻城的動作,讓城外的漢軍和城內的守軍有合擊的機會。
所以,楚軍必須先解決“新鄭”城外的漢軍,要不要接著攻打“新鄭”則是要看損失情況,又或者是後方的援軍有沒有抵達了。
範鞅在注視靜立不動的漢軍,主要是看裝備怎麼樣,沒有過多在意兵源的素質。
他們都是出自晉國,隻要不是臨時拉出來湊數,哪一家的軍隊不都是軍紀嚴明該有的模樣嗎?
長久以來,呂武的麾下就以兵甲之利聞名天下,以前和現在都是著甲率最高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