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經略巴蜀之始(2 / 3)

呂武還不知道一點,日後這一條河係會被命名為“天澤水池”。

雖然是用“水池”來命名,但它真的不是什麼湖泊性質,河麵的寬度也不是太寬,主要是有相關的政治意義。

“左近並無人煙,動工無需憂慮暴露。”成甲來彙報抽調人手前往改造河床的事情。

對於水利這種事情,漢氏子姓花了三十年的時間來積累經驗,尤其是“長渠”開始修建之後,更是累積起了足夠多的水利相關的人才。

跟成甲一起來的還有安生。

這個叫安生的人追隨呂武已經二十七年之久,原先主要是負責農桑,一再參與對水利的修建,挖掘出了水利方麵的才能,“長渠”開始分段修建之後,他擔負起了其中的幾個河段。

“修建水壩需耗時半月,期間若無水汛,挖掘半月便可成。唯有憂慮之處,恐被下遊得知。”安生說道。

那個“天澤水池”的總長度其實不長,也就三十來裏而已;西漢水的總長度就有點長了,一共超過了兩千裏以上的長度,經由的區域非常多。

西漢水還有一條支流叫“白水”,昔阝、平周兩國的地盤就有在白水邊上,一旦西漢水和白水的水位降低,兩國不可能完全沒有察覺到。

呂武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一點,看待事情不用過多去注重“過程”這個步驟,隻需要關注“結果”也就好了。

臣下進行事無巨細的彙報,無外乎就是讓君王明白幹什麼事情會存在什麼風險,再來就是記住自己的功勞。

河段需要改造是吧?呂武同意並簽發命令,一旦出了什麼事,責任也要挑起一部分。這個在當前時代很是合情合理,才不是後麵那種送死屬下去,黑鍋屬下背,所有的功勞都歸於領導的時代。

國尉開始向各個郡縣下達了征召文書,再由郡縣的郡尉和縣尉落實來自中央的命令,比如挨家挨戶通知誰得到征召了之類。

同時,右相崔杼也簽發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哪個郡需要準備多少種類的物資,哪一種的物資又有多少,等等很多的事項。

既然已經確認西漢水可以作為入蜀的通道,漢國首要就是打造一批舟船。

大批大批的人得到征召命令,除了士兵和民伕之外,就是工匠被大批集中到“隴西郡”那邊。

士兵和民伕到了地方立刻變成伐木工,他們弄來了適合的木材,交給專業的工匠打造成為舟船。

在各種匠人方麵,漢國的數量絕對是冠絕於各個諸侯國。

沒有太特別的原因,無非就是呂武知道各種匠人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國力高低,很早就不斷進行搜羅,後來又盡心盡力培養罷了。

當然了,不是每一位匠人都會打造舟船,漢國對於打造舟船的匠人培養其實也不怎麼重視。

沒有辦法的事情,漢國境內也就大河與渭水算是兩條大河係,大河實際上大多數河段不適合用來水運,渭水的情況也不容樂觀。

所處的環境會決定一個國家在某個“專項”上麵的投入,漢國能夠利用的水係不多,沒有特別去重視舟船建造,著實是太正常不過了。

“攻漢中先期,舟數量不得少於三千,船不低於五百。”呂武為了計算這些沒少勞心勞力。

舟的製造沒什麼大難度,要是不講究一些,木排捆綁結實了,其實也不是不行。

船也不是什麼大船,長八米、寬四米五也就行了。

漢國的技術儲備並不是無法造出長二三十米的大船,著實是入蜀的這一批船隻,真心沒有那個必要啊。

這種等級的“船”其實不能叫船,稱呼“艇”更合適一些。

打造那些舟船需要耗時約一年三個月,征召起來的民伕和工匠可以先各歸各處,入蜀序列的軍隊則是要操練起來。

這一批入蜀漢軍,他們其實不用刻意操練舟船作戰技巧。

畢竟,水戰什麼的,當前玩得比較溜也就楚國和吳國,其餘諸侯國連像樣的水戰都沒有曆經過。

入蜀漢軍需要的是先把遊泳給學會了,不用在水裏多麼能打,掉進水不會淹死就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