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漢國太子(2 / 2)

平時呂武並不限製呂陽的活動軌跡,隻要不是搞突然失蹤,得到允許之後還是能到處溜達的。

呂武是學西漢時期對太子的培養方式,不會將太子關在宮城限製得死死的,不說是讓太子外出了解民情,別搞得以為天隻有宮城之上那麼寬就好。

其實呂武還是心不夠狠,不然就學秦王培養太子那一套。

曆史上的秦國,不知道是時勢使然,還是刻意為之,秦王的嫡長子總是要曆經很多磨難,要麼是誒丟到民間去,不然就是到國外當質子,少有能自小在秦宮過安穩日子的秦太子。

這些個秦太子不是長在深宮,很小就能體會到什麼叫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心誌自然也就更成熟一些,再加上必要的培養,成為明君的幾率肯定更大。

自東漢之後,不是新王朝的前三代,從太子晉位城皇帝者,少有明君出現。

前三代的是家族艱難創業,二代怎麼都曆經過建國階段,還能好好地教一教第三代,對於文武官員的壓製也不缺。

一個王朝越是到後麵,隨著立國的時間越久,不是文官崛起,就是武將跋扈,必然形成對君權的壓製。

而很多太子從出生到繼位,估計連一次出宮的經曆都沒有,怎麼去跟文武官員鬥啊?

一些想將權力奪回去的君王,他們有那樣的想法和行動,一般下場絕對好不到哪去。

呂陽在成為太子之後並不快樂,以前還能參與家族產業的建設,甚至能率軍東征西討,身份變得越加尊貴,能做的事情卻是變少了。

“說是監國,還真的隻是‘監’,什麼都不能幹涉,隻能光看著。”呂陽看著正在討論要不要對三戎之地增兵的大臣,心誌多少有些消沉。

講實話,哪怕是一開始有被呂武叮囑,呂陽還是想做點事情。

等到真正開始監國,呂陽明確發現一幫大臣看著很尊敬,實際上也隻是尊重,禮儀上無可挑剔,實際上沒拿自己當回事。這種體會對他來說很是糟糕。

“國家,增兵三戎之地一‘師’,允準否?”解朔問道。

剛才有些走神的呂陽實際上沒聽仔細,一段時間的監國經曆都讓他有點條件反射了,說道:“諸臣若覺妥當,本宮無異議。”

怎麼是用“本宮”來自稱?這個就沒錯啦!

從西漢到有明一朝,隻要不是太過於奇葩,或者是異族政權,太子都是用“本宮”這個自稱,要麼就是自稱“孤”了。

當然,裏麵也有例外,比如被文官壓得死死的的兩宋,他們家的大領導被稱呼為“官家”或“大家”,大領導隻有在正式場合才會自稱“朕”,平時用“我”或“吾”;太子的話,有史記載就是自稱“我”或“吾”。

到了“我大清”之後,一開始是使用滿人的自稱,後來逐漸漢化,搞到了妃以上(包括妃),對下及對平等位份可以自稱“本宮”了。

一幫漢國的大臣,不少人其實能看出呂陽剛才走神了。

有人皺眉。

有人無所謂。

隻是吧,他們還真不好說什麼,心裏則是多少覺得呂陽有點不靠譜。

聽都沒聽明白,問一問又怎麼了?好過連講什麼都沒有聽清楚就表態呀。

這一刻,呂陽則是在想:“君父到哪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