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巍巍長安(1 / 2)

時間走到了漢立國一年,公元前552年。

諸夏這邊需要到有漢一朝的漢武帝時期經過大禮議的變革,才會出現年號,不然在此之前都是君王死後獲得諡號。

所謂的年號到有明一朝又出現了更變,太子登基之後取年號,用到皇帝駕崩為之,不像之前朝代的皇帝一生更換不少年號。

有一說一,有明一朝的年號在前幾個皇帝時期都挺好的,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哪個聽著都很帶勁,再之後嘛……

呂武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年號這麼種玩意,不單單諸侯沒有,周天子也沒有,一概以新任周天子登基幾年來紀實,某個諸侯國的國君登位幾年來記事。

宋國使節團是走“魏”地路線來到“長安”,他們在後世的三門峽附近看到了大工地,多方打聽了一下才知道漢國要建造關隘。

一幫宋人暫時不清楚這邊修建的關隘是個什麼規模,看起來卻是挺興高采烈的。

“漢修關隘,乃是防備於範。”華喜將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虞顯一聽覺得有點不對勁。

這邊是漢國東南方向的突出部吧?不是位處範國邊境,並且離得最近的勢力是周王室和晉國,跟範國相隔一個周王室呢。

所以,哪怕是關隘建成,漢國防的也是晉國或周王室呀。

“範國還會繼續謀圖晉國,向北邊進行擴張嗎?”虞顯想到了這個。

隻有範國將晉國吃幹抹淨,才能極大地威脅到漢國,要不然範國入侵漢國需要途經周王室以及晉國的。

華喜是誰?他是華元的兒子。

擔任右師很久的華元在宋國掌握的權利非常多,導致的是手中的權力很大,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都有作為權臣的資格了。

這一次宋國的正使是華喜,之所以為什麼選虞顯來擔任副使,還用說嗎?

宋國使節團中還有一個人比較重要,他叫魚石,是華元現階段很重要的政治盟友。

以前華元最重要也是最強大的盟友是向氏,後來因為跟向戎起了齷蹉也就開始扶持魚氏。

宋國外有憂患,內部又不是那麼平靜,打從事實上已經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了。

他們一路向西來到“長安”郊外,離得很遠就看到了遠處佇立的城牆。

“漢築‘長安’僅用四載?”魚石看上去很是感到震驚。

如果是長三裏寬三裏的城池,用四年的時間來修還算正常,關鍵“長安”看上去占地麵積很大的城池,並且城牆看上去是那麼高聳,怎麼可能隻花四年的時間就能修成啊!

宋國使節團進入漢境就已經被發現,說明來意還有一支漢國的騎兵隊伍沿途護送。

虞顯因為有給呂武當家臣的履曆,並且還是作為當時陰氏的家老(第一家臣),身份上遠比其他宋人在漢人這邊更占便宜,聽說的事情更多。

“城牆高八丈有餘,寬約四丈。”虞顯說道。

周朝的一丈是現代的多少米?其實周朝的衡量度繼承了夏商時期,夏的一丈長度是以大禹的身高來定,而大禹身高一米六,所以周朝的一丈也就是一米六。

那麼就是說,漢國都城“長安”的城牆高十三米、寬六米,再有其廣袤的占地麵積,無論從哪一方麵來看都是舉世的第一雄城。

魚石想到了什麼,說道:“漢侯掠二十萬有餘之鄭人……”

二十多萬鄭人,再加上其餘的奴隸,漢國真心不缺勞力,看就看到底投入多少人來築城了。

華喜一臉懵逼地說道:“動用數十萬人築城,此……聞所未聞也。”

好像、似乎、可能……所有不確定用詞都給用上,往前翻的曆史上還真找不到相關的例子。

所以,漢國也算是開創曆史先河了?

他們都是貴族,並且在宋國的地位不低,先是震驚動用的勞力之多,再計算需要耗費多少糧秣等等資源,最後思考那麼多勞力應該怎麼個調度法。

一陣子思考下來,一幫人捫心自問之下,認清自己管數千人都會覺得吃力,壓根就沒有那個本事去指揮數十萬人。

近了,離得越來越近了。

靠得越近才能越加感受“長安”城的雄偉,他們還看到了新鮮事物,城牆並不是傳統的完全夯土而成,至少是外圍包上了磚塊。

當然,事實上“長安”的城牆並不全是用磚石堆砌,外部是磚石沒錯,其實還是用上了夯土的法子,也就是最外層有磚快,裏麵還有一層石塊,中間是夯土結構。

他們還看到了其它城池不存在的城樓,看得是那麼目不轉睛。

有一點必須承認,僅僅是“長安”的一處城樓,從款式到規格竟然比其他一國之君的宮殿修得都要好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