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致敬秦帝國、漢帝國(2 / 2)

“胄”也能被稱呼為“兜”,翻譯成為白話就是頭盔。

說“基本”也就是絕大部分列國和家族沒有列裝頭盔,頭巾束發是一種常態。

不裝備頭盔跟工藝水平或生產力有關聯嗎?應該是有一些,再來則是觀念問題。

進入到戰國階段之後,山東列國的防禦裝普遍會配上頭盔,當時國力集中到軍事上的秦國則是少量將士才有頭盔。

有一些曆史專家對秦國的將士為什麼隻有少量才裝備頭盔做出了很多解釋,其中的一種解釋就是觀念差異。

陰氏的每一個村莊都有一名“村正”,一般是由勞苦功高的“士”擔任。

除了“村正”之外,陰氏還在每一個村莊設立“嗇夫”和“遊徼”兩種職位。

嗇夫的責任是調解鄰裏糾紛、幫助家族收取賦稅、安排徭役。

遊徼的職權是掌巡察地方、緝捕盜賊。

看著是不是感到很熟悉?

呂武沒有完全照抄秦漢鄉裏製度,搞了“致敬”唄。

知道什麼是“致敬”不?就是咖位不夠,名聲不顯,為了預防版權方麵出現糾紛,用“致敬”來忽悠人,哀求“正版”大佬放過。

其實吧,製度這種玩意跟寫書、作詩在藝術領域上沒有區別,曆來就是“我抄前人,後人抄我”的狀況。

至於呂武為什麼抄秦漢不抄隋、唐、宋、明?隻能說春秋環境帶來的限製了。

為什麼不抄西方的製度?呂武腦子沒壞!

縱觀曆史長河,幾乎所有照抄西方製度的國家不是把國祚玩沒了,便是讓國家陷入各種奇葩之中,要麼就是動蕩不止。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一種真理,別人能夠玩得轉,主要是別人從小就生活在那種環境,對一切習慣成自然,懂得了遊戲規則。

思想觀和價值觀不同,肯定是要玩成“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糟糕局麵。

呂武當然也沒覺得東方的製度就一定好。

世界上就不存在什麼最優秀的製度,有的隻是最合適於自己的製度。

呂武在跟呂陽介紹自己的管理理念,著重講到一套合適的製度有多麼重要。

“父親時常提及變法,是否變法乃是尋求製度?”呂陽有了自己的思考。

這句話沒毛病!

變法不就是為了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能讓國家變強的製度嗎?

呂武說道:“為父乃是搭設能及框架。”

講得同樣沒毛病。

什麼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有最基本的基礎,

拿呂武為什麼要“致敬”秦漢來說,還不是陰氏沒有足夠的文化人,搞不動隋、唐、宋、明的那一套製度嘛。

再則說了,陰氏的確是學秦漢最合適,接著更是要把晉國的那一套軍果主義發揚光大。

呂武沒打算帶呂陽到村莊裏麵閑逛。

還是那句話,呂陽又不是隻在蜜罐裏麵泡著,小時候就一再被差遣出去巡查,長大了更是負責起一國(秦國)軍政,沒少接觸基層,對高層該幹什麼也不陌生。

呂武需要做的是觀察呂陽的性格,不是考核行政能力。

當然了,父子兩談談心,互相闡述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理解,也挺重要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