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陰武是個好元戎啊!(2 / 3)

呂武之前說要追著楚軍過河到鄭國晃悠一圈,明白人都知道是想去鄭國彌補損失,再苦再累還能不跟著?

現在衛國有重臣想搞那麼一出?

咦!!!

不錯喲?

損失不但能補上來,還特麼能大賺特賺呀!

晉君姬周細想了自己所知道的曆史,有幾個是帶封地投奔他國,又有多少家族拖家帶口去了他國發展,一想下來發現挺多。

有非常多的例子不代表就是正常,衛國要發生得的事情就是屬於不正常!

從來沒有那麼多貴族拋棄母國投奔他國,衛君衛衎的尊嚴和威儀將被丟在地上踐踏,衛國也好不了了。

以為隻是衛君衛衎一個人丟臉嗎?根本就是所有國君要跟著丟人,再給治下的貴族一個榜樣。

有一句話叫“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旦晉國配合衛國的貴族開了這麼一個頭,以後各個列國的貴族在本國混不下去,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會是衛國貴族投奔晉國的例子。

晉君姬周在乎的是為君者的逼格啊!

能夠參與會議的“卿”先後表態,哪怕是長久以來作為小透明的趙武都對那塊“肉”十足感興趣。

呂武看著晉君姬周,說道:“若君上無異議,臣便允諾衛人。”

所有的“卿”都點頭了,晉君姬周反對有用嗎?

從短期內和長期來講,拿到衛國大河北岸城池對晉國都有好處,不止是能夠獲得大量城池與人口,還增加了本國的貴族數量,存在壞處的是君權將遭到沉重打擊。

士魴看到晉君姬周還在猶豫,說道:“楚侯可一再折損十數萬,我不可也!”

其實,晉國的兵源遠不到枯竭的時候,很現實的是卿位家族才不樂意隻出現損失沒有收獲。

楚國那邊也不是有死不完的士兵,跟晉國相比在補充速度上會更快一些。

為什麼楚國的兵力補充比晉國快?有楚國封君對兵源素質不是那麼講究的原因,再來就是南方還有一大批蠻族部落能抓去當勞動力,甚至拉上戰場當炮灰。

晉國這邊對兵源素質的要求高一些,再來是各個家族對內的提防遠超過國外,不可能將家族所有士兵拉上戰場拚光的。

“此事,寡人不知。”晉君姬周選擇躺平。

作為一國之君不能那麼明顯地去為難另一個同行,要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事後再站出來作秀一番。

呂武卻沒打算放過晉君姬周,說道:“此事實乃重大,非臣屬可獨斷。君上需許諾於衛人。”

幾個“卿”一想也對,不能讓他們來背起這麼大的擔子,肯定是要讓國君站出來勇於承擔的啊。

光是他們拿主意並且操作,豈不是要被各個諸侯國的國君列上黑名單?

晉君姬周一再拒絕,然後再被講道理,退無可退隻答應出示文書,本人是絕對不會出現在任何謀奪衛國場合上麵的。

即將要發生在衛國身上的事情太大,以至於晉國君臣連關注楚軍動向都顯得很是心不在焉。

晉軍這邊坐視楚軍搭起跨河浮橋,再看著楚軍有序過河,並沒有大軍壓上。

呂武先派人去問楚君熊審,要不要贖回楚國令尹子囊。

楚君熊審給陰氏的答複是:查無此人。

我了個去!

這叫人間蒸發,還是人道毀滅?

那是楚君熊審很明白告訴呂武:戰陣被俘的子囊對楚國沒任何價值啦!你愛咋咋地?

子囊有沒有價值可不是楚國說了算。

晉國肯定會在子囊身上大做文章,比如向各個諸侯國宣傳抓住楚國令尹,再讓史官在史書上大書特書。

楚軍撤走之後,有晉軍進去被留下的營地,果然再次發現大量楚軍遺棄的大批糧秣與傷患、病號。

話說,楚軍在撤退時為什麼不把糧秣燒了?

應該說,不獨楚軍不會幹燒糧秣的事情,諸侯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會這麼做。

說不太清楚是為了什麼,反正沒有一個國家那麼幹,寧願知道會資敵都會將糧秣留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