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陣營去伐木的輔兵在某個林子碰上,沒有立即衝向對方幹起來,惡語相向什麼的更沒有,先是在沉默著做各自的事情,隨後進行各種搭話,一般是問對方的生活質量怎麼樣。
懂得晉語或楚音才能溝通得過來,不然就是雞同鴨講了。
楚人表示生活質量也就那樣,平時接受封君的剝削,戰時被拉出來到處跑,壓根就不存在什麼好日子。
晉人這邊要區分是來自陰氏或者範氏。
陰氏的人告訴楚人,他們非但沒有遭到過分的剝削,還從封主那裏得到多大的土地進行耕作。
啥玩意?不是個貴族,能夠有自己名下的土地???
這特麼騙人都不是這麼騙的!
範氏的人卻很酸溜溜地告訴楚人,陰氏真的有那樣的好事,平時耕作用心或其它方麵表現良好,陰氏之主真的給屬民分發了土地,並且表現優異每年還能“扛麻袋”呢。
楚人震驚了。
不是貴族,真的能夠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嗎?晉國的社會已經先進到那種地步啦!
他們的理解有些錯誤,不是貴族當然不可能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陰氏那邊隻是將某塊土地承包給某個人,耕作的成果隻能留三成就沒必要說了。
什麼?!陰氏剝削這麼嚴重,竟是用的十抽七???
說得好像誰都能有那待遇似得。
現在九成九的人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的一切都屬於封主,其中包括自己的小命。
十抽七是狠了一些,勞動之後能留下三成給自己進行自由分配,不知道多少人會感到羨慕嫉妒。
呂武近期已經在對改革步伐進行加快,未來大概七年或十年內,會將土地私有製普及到屬民階層。
這樣子看似是個地主家的傻兒子在揮霍財產,但凡懂得經濟學,不會說出那樣的話。
太詳細的東西不用說,僅是知道會解放社會生產力就行了。
更內涵的層次,無非就是陰氏將獲得無數人的效忠,並且吸引來自各個家族與異國的人口投效。
這個並不是呂武又“發明”了什麼製度,土地私有製很早就出現,跟知識一樣被某個階層壟斷而已。
孔夫子樂意向人傳播知識得到了“至聖先師”的稱號。
呂武率先推動普及到普通人的土地私有製,能不能得到個“土地之X”的名號?
好像挺難的???
還是說,孔夫子有一幫徒子徒孫玩命吹,幹了推行土地私有製的某個誰被迫深藏功與名?
兩天的時間過去。
某天早晨的天空突然被烏雲所籠罩,沒一會竟然下起了傾盆大雨。
雨從開始下就很大,持續到中午時分才有變小的跡象,可是中雨也就維持了半個時辰,接下來就變成了天空雲層閃電道道,一聲聲的轟隆雷聲作響。
呂武得到彙報,楚軍辛苦兩天搭了一小段的橋梁被河水衝垮了。
“楚軍遠來,聚者眾也。”士匄很是幸災樂禍。
是的呢。
楚國本來是在攻打宋國,打到一半才來到衛國,行軍起碼千裏之遙。
從楚國本土運糧來衛國的路途非常遙遠,有二十多萬大軍嗷嗷待哺,楚國運糧的數量越多,代表路上的消耗量絕對會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比較要命的是,晉國從來沒有聽說過楚軍缺糧,甚至楚軍每一次戰敗都會丟下大量的糧食。
呂武好奇之下有專門的刺探情報,發現楚國並沒有大型產糧區,納悶怎麼有那麼多的糧食能消耗。
事實上,晉國也沒有大型產糧區,一樣沒有出現過缺糧的現象。
這個是跟現在的社會製度有關,餓反正餓不到有自己名下產地和產業的“士”階級以上,普通人會不會出現缺糧情況就不用提起了。
少數剝削多數,集中起來的資源被耗費在軍事用途,還能造成缺糧必定是發生大幹旱或大水澇。
呂武說道:“楚軍自‘邲之戰’再次飲馬大河。”
不管是因為什麼而發生,他們沒有將楚軍重創到一定程度,僅是楚軍再一次打過大河,史書上麵會記載他們的罪過和恥辱。
士匄的呼吸一窒,覺得這口從天而降的黑鍋太特麼煩人了!
雨一下,前幾天雨勢很大,後麵雖然降雨量減少,還是斷斷續續下了將近半個月。
天氣重新放晴,地麵濕度太大依然不適合交戰,怎麼都需要再等個四五天的時間。
在晉軍和楚軍重新準備交戰的階段,衛君衛衎帶著出征的衛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