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偃成為元戎之後為什麼混成那副模樣?除了他有弑君的黑曆史之外,主要原因是他擔任“卿”時動不動隻拉一兩個“旅”,多的也就三個“旅”進行納賦,給人一種荀氏和中行氏真不行了的印象。
不夠強?別人難以產生敬畏,沒有畏懼心理也就容易陰奉陽違,甚至直麵就懟上臉。
等呂武成為元戎,先幹挺了齊國,再一下子拿出五千甲士,表現出了能力,又拿出了實力,暗地裏的實力不知道還有多少,誰來懟一下試試?
魏琦說道:“上軍甲士四千六百,‘徒’一萬四千。”
那麼就是說,他們四個卿位家族包攬了一萬一千甲士,剩下的一千四百甲士來自其餘各家。
這樣一看,晉國已經進入到強者恒強的時代,底子不夠厚的家族壓根就追趕不上來了。
呂武心想:“局麵已經形成,其他國家不好說,晉國不出意外就要進入大肆兼並的環境了。”
他為什麼要對出征部隊要求嚴格?就是為了創造出“大魚吃小魚”的局麵。
無法達到納賦標準的家族,他們能夠咬牙跟上梯隊也就罷了,不能則是一再無法獲得納賦名額,陷入弱者越弱的怪圈裏麵去。
怎麼咬牙都跟不上梯隊的那些家族,他們不想遭到淘汰隻有選擇一個大家族投靠,可能是先成為附庸關係,再慢慢被吃幹抹淨。
在那個過程中,其餘家族的冶煉技術沒有升級,又或是無法找到合適自己的材料與做工製作甲胄、武器,他們隻能不斷向陰氏購買。
那將會是一種什麼局麵?各個家族或許會在變強,陰氏卻是那個不斷獲利的家族,別人強大造成的局麵是陰氏更強。
哪種商品的利潤最高?打從武器出現的那一刻起,販售武器無疑是占據著高利潤行業的龍頭地位。
在這種環境下,呂武無法阻止某個家族將冶煉發展起來,陰氏卻能在發現某個家族冶煉技術得到突破之後打價格戰進行“消滅”的手段。
那麼,呂武需要防的是他們聯合起來幹陰氏獲取冶煉技術,又逼得陰氏不敢有絲毫的放鬆,需要一再加強自身的武力。
士魴不知道在想什麼,很突然地說道:“僅是中軍、上軍便可獨戰鄭國。”
可不是嘛!
兩個軍團合起來有一萬兩千四百甲士,亮出來就該嚇得鄭軍崩潰,真的不用其餘士兵參戰,僅是甲士上陣就能打出一個碾壓局。
呂武說道:“若今歲楚軍北上,自然最好。”
楚國那邊也在利用鐵器,隻是因為冶煉還不夠成熟,用在內農具而不是兵器上麵。
位處南方的楚國從某方麵來說很是得天獨厚,他們要是發了狠,有的是地方獵殺犀牛、大象、鱷魚,獲取足夠的皮革來製造防禦力很強的皮甲。
一旦楚國得知晉國一出動就是上萬的甲士,他們肯定顧不得獵殺動物的人員損失,想的會是趕緊地把實力落差重新拉平。
士匄說道:“範氏再購六千甲,劍一千、戈一萬二。”
要說點什麼的呂武給愣了一下。
如果呂武沒有記錯的話,範氏前前後後購買的甲胄已經超過八千套,考慮到折損和備用的需求,能大概猜測範氏的甲士數量不會低於七千。
一下子又買六千套甲胄?是察覺到了什麼,想要暴超級兵咯???
魏琦沉默一小會,也開口說道:“魏氏需八千甲,劍三千、戈一萬五、戈矛兩萬。”
大手筆啊!
隻不過,魏氏曆來就是以能抗聞名,家族不缺優秀兵種,尤其是能擔當重步兵的“徒”,進行大采購很是能理解的。
呂武眯了眯眼睛,有點為難地說道:“我家財帛並不緊缺,範氏、魏氏可否支付口眾、糧食?”
在齊國大搶特搶的後遺症出現了,陰氏、範氏和魏氏當前階段真的不缺財貨,他們又一致趁著財大氣粗的時候大肆地買買買。
有了陰氏、範氏和魏氏帶頭,一樣在齊國那邊發了財的其餘家族,他們肯定也是跟著買買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