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子繼位七年,晉君繼位九年,也就是公元前564年。
在經過“巫”的卜卦之後,得到了一個大吉的卦象,晉國的軍事行動得到神靈允許和護佑,能夠展開行動了。
現在幹什麼都會卜卦,大到新君繼位,小到各個家族舉行宴會,每每都要卜上一卦,顯得極具有迷信色彩。
呂武以前隻是作為看客,先後看過欒書、智瑩和中行偃搞這一套。
這一次,換成呂武成為卦象的第二位見證者。
第一位當然是鼓搗卦象的“大巫”啦。
說到“大巫”,呂武第一次知道有這麼一種“職業”有些串戲,以為自己是來到洪荒呢。
沒辦法的事情,誰讓姬周(國家)取代殷商的過程中帶著太多的“天命傳說”。
老姬家有野心的那一刻起就製造各種“祥瑞說”,三天兩頭不是搞鳳鳴啥的,就是仙人又咋地。
用那一套起家的老姬家一下子成了老天的兒子,不得搞得有規範一些,好證明自家統治的必然性、必要性、啥啥啥的。
世界上有一個永遠不會變的真理:越是缺什麼就會越強調什麼!
前人挖了坑,後人在那種創造出來的環境下長大,除非是發生足夠顛覆的事件,要不很難去捅破那層“紙”。
即便是有天“紙”被捅破,有些事情依然難以得到改變。
要不明明人都已經上了月亮,不還是有人相信月亮之上有月宮、嫦娥、兔子和桂樹嗎?
另外,科技那麼發達之後,求神拜佛還是大有人在。
當然了,長久培養下來的環境是一回事,大多數人隻是求個心理安慰而已。
現在的環境不一樣!
晉國這邊其實還好,卦象能夠進行人為操控,上位者想要得到一個什麼樣的卜卦結論,能夠給錢讓“巫”說出想要的卦象,一旦給再多的錢都不能讓“巫”妥協,隻好使用武力啦。
其餘的諸侯國跟晉國不一樣,有那麼些諸侯國嚴格按照卦象來辦,以至於哪件事情能不能辦,說了算的不是國君或某位大臣。
不一定是“巫”搞事,而是君臣的思想(認知)有問題,成了真正的“不問蒼生問鬼神”了。
呂武不想去刻意去改變什麼整體環境。
說難聽點,指不定哪一天陰氏也需要用到“裝神弄鬼”那一套,何必斷了自己的後路呢。
還有一件非常現實的事情,呂武敢去搞什麼就是在質疑老姬家取代殷商的“正統”性質,更近一步是在撬所有諸侯國的牆角,事情會很大條的。
所以,穿越到春秋的忌諱之一,不要輕易地去破除迷信。
呂武非常溫和地問國君:“君上欲隨哪路大軍出征?”
國君思考了一下下,說道:“寡人隨同下軍。”
下軍會先入境衛國再進入曹國,不出現意外會在魯國跟新軍會合。
另外,下軍那邊的構成最為複雜,除了作為卿位家族荀氏(中行氏)和解氏各出一個“師”之外,還有來自非卿位家族的三個“師”。
呂武問之前就篤定國君會去下軍。
那是一個相當簡單的道理,國君內部得不到更多的支持,怎麼都該想一想能不能從國外獲得助力。
再來就是下軍的非卿位家族貴族最多,國君怎麼可能不試圖接觸拉攏或分化?
“君上仍不死心。”士匄似笑非笑地說了這麼一句。
呂武說道:“新軍入鄭國,君上方往下軍而去。”
從行軍路線上來看,下軍和新軍離得最近。
這樣一來,一旦新軍那邊出現狀況,國君在下軍就有很多能夠進行操作的便利。
對此心知肚明的呂武不想把國君和公族逼得太緊,選擇了同意。
各個軍團按照呂武的計劃行事。
呂武壓製了國君,手段方麵並不顯得粗暴,無非營造出一種既定現實,也就是讓國君隻剩下一種選項。
格局變成這樣還有一些貴族不懂怎麼站隊,隻能說這些家族要麼是不夠聰明,不然就是謹慎過頭了。
那個跟國君取得一段強勢期有關,使人看到了屬於他的手腕,令公族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時也讓很多中小貴族產生了忌憚。
大軍並不是同一時間出發,新軍最先開拔,隨後是上軍、下軍和中軍。
這裏呂武留了一個心思,他等國君離開“新田”三天才揮師東進,用意當然是防止他一走,國君有可能搞大事。
比如說,呂武和士匄帶著中軍走掉,下一刻國君控製住上軍、下軍和新軍,以三個軍團的兵力攻擊中軍,或是帶著三個軍團和號召其餘貴族攻擊陰氏和範氏的封地。
發生上麵那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像他們這種實力、身份、地位的人,完蛋就是因為過分自信,呂武肯定需要避免發生意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