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山間小道,趕路的人衣著五花八門,扛著刀提著槍風風火火往前走,大有梁山好漢的模樣。
打頭前走的一位,一隻眼睛用黑布擋著,身上穿著綢緞衣服,腰裏別著兩支二十響。
顯然,渾號一隻眼的土匪頭目,說的就是他。
在這小陰山一帶,不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還是那能讓小兒啼哭的角色。
夜裏,如果誰家的孩子不停的哭鬧,那其父母必定會說,“哭,再哭,小心一隻眼聽見聲音,殺過來把你抓走。”
哭聲戛然而止,效果立竿見影。
基本上這方圓二十裏的地界,都是他們的勢力範圍。村子要按季度交糧交錢,上供納稅。行商路過此地,也要交錢抽稅。
不服者,下場不必多說。
搞得這方圓二十裏就像個獨立王國似的,簡直無法無天了。
國中國這種事情,沒有任何一個政府願意見到,在民國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一九三四年。
飽受山匪侵擾的安定縣來了位新縣長,從山西土皇帝閻高官那裏請到了晉綏軍的一個團,專門趕來剿匪。
當時那陣仗,千餘人的兵馬開過來,全縣震動。那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旗幟招展人山人海,歡迎的人群排到縣城外三裏地。
任誰都在說,一隻眼他們這些山匪完蛋了,這一千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他們淹死,更別說還拿著一千條槍。
實際上,當時發展到一百多支槍,兩百多人隊伍的山匪一隻眼,看到晉綏軍勢大,直接放棄了老巢藏進了山裏。
在山裏捉迷藏,後來經過嚴苛訓練的日本人都無法抓住對手,更別說晉綏軍。
一隻眼在山裏和晉綏軍兜了一個月圈子,又埋頭藏了一個月,損失並不大。
等圍剿他的大軍走了,又站出來,宣稱自己是勝利了。一時間名聲大噪,成了道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倒也聰明,之後也再也沒有進犯過縣城。
舊式軍隊開拔得要開拔費,打場仗必須得先有錢發軍餉,喂飽了官兵才能行動。
縣城裏的官員鄉紳一算賬,得了,與其湊錢請軍隊來,還不如讓這家夥搶呢!
過了三四年瀟灑日子,一隻眼麾下的隊伍發展的規模越來越大。在日本人之前,已經有兩百多支槍了,名聲大到太原那頭都知道到了。
有官員還建議:打土匪太花錢了,費時費力,不如招安。給個保安團長的職位,拉到體係裏慢慢的改編。
既能得到一支有力的武裝力量,還能解決一個心腹大患,豈不兩全其美。
巧了,三七年,日本人來了,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投靠了日本人,當上了偽政府縣長。
一隻眼拿到了兩份委任狀,一份是抗日民團團長,另一份是安定縣警備隊隊長。
沒等他來得及做決定,投靠哪一方,八路軍來了。
這回他們算是碰上硬茬子了,兩百多人的隊伍一場仗打的就剩幾十人。沒了實力,兩份任職也都灰飛煙滅。
八路軍,這梁子算是結下了。
但眼下他還真不敢碰八路軍,也就欺負欺負老百姓。
“老九,你說的人呢?”
“大當家的,就在前頭,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