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變向向北了。
倭寇怎麼不繼續向西深入內陸腹地了?為何轉向向北了?
再往北哪些地方呢。
朱平安將北方的縣府等行政區劃一一填加在了地圖上,寧國府往北是太平府,太平府下轄蕪湖縣、當塗縣、繁昌縣,太平府再往北可就是應天府了。
應天府?!
這夥倭寇總不會像曆史上那群五十人的倭寇一樣攻打陪都應天吧?!
不可能!
曆史上倭寇攻打陪都應天的,就且隻有那一次!應天可不是小縣城,應天可是一座巨城,應天的守軍可不像縣城那樣隻有幾百守兵,應天的守軍足足有十來萬呢。從這夥倭寇又是設伏又是突襲來看,他們也是有勇有謀,不會傻到自取滅亡的。
這夥倭寇最多北上至太平府就該轉向了。朱平安推演了一番後,得出了這個結論。
就這樣,朱平安一邊訓練浙軍,一邊密切關注倭寇的下一步動向。
如此又過了兩日,朱平安又收到了一份塘報。
上一份塘報記載上虞登陸之倭寇入侵了涇縣,這份塘報記載涇縣知縣丘時庸引兵八百追擊倭寇於垾塘。倭寇在垾塘一通燒殺搶掠後,有恃無恐,並未離開,而是囂張的休整,似乎專程等丘時庸引兵剿倭一樣。丘時庸引兵殺來,倭寇以逸待勞,在垾塘交兵,一番廝殺,丘時庸兵馬不敵倭寇,被倭寇殺的節節敗退,死傷數百,丘時庸在心腹護衛下敗退回縣城。此一戰倭寇幾乎毫發無傷,隻有數名倭寇受了些傷。
倭寇擊潰丘時庸兵馬後,在涇縣一通燒殺搶掠,然後自涇縣繼續北上,目標直指南陵縣。
南陵縣知縣胡光耀早在倭寇進入涇縣就有所防範了,一邊派人廣求援軍,向附近的建陽衛指揮繆印求援,向當塗縣求援,向蕪湖縣求援,向太平府求援,一邊派南陵縣丞莫逞引兵三百堅守南陵縣和涇縣的分界山。這個分界山是南陵和涇縣的分界山,也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天然關隘。
莫逞帶三百人守分界山,占據天險隘口,狙擊一百倭寇,目標是不讓倭寇通過分界山進入南陵縣。
這一目標應該說不是很難,不需要與倭寇野戰,隻需要占據天險,守住關口,不讓倭寇通過即可。
但是,可惜,莫縣丞貪生怕死,在倭寇故技重施,腰掛涇縣官兵的頭顱,氣勢洶洶的來到關下作勢攻關後,莫縣丞看到倭寇腰間的那一個個頭顱後,不由得兩股戰戰,檔間一股黃流不受控製的湧出,然後就一馬當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丟下麾下兵馬,撒腿跑路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莫縣丞前腳跑路,後腳麾下的三百兵馬也都跟著撒丫子跑路了。
瞬間,分界山就成了一座不設防的空關,脫光了,躺平了。
倭寇再一次,不費吹灰之力,不傷一兵一卒,就拿下來大明的一個關隘,順利通過了分界山,順利進入了南陵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