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拒絕(1 / 2)

“弗萊明?”

在杜劍南理所應當的預料裏,楊明一臉的困惑。

“這裏有一篇論文,講的是黴菌培養殺菌的作用,很有商業前景。”杜劍南打開皮包,拿出一本薄薄的英文期刊,打開折疊的那一頁,遞給楊明。

為了這本期刊,他通過莊滅寇的家族勢力,拿到了近十年英國《不列顛實驗病理學雜誌》的所有期刊。

找到了這一本。

在杜劍南的那個時代,弗萊明於1929年6月發表《關於黴菌培養的殺菌作用》以後,因為他自己無法發明一種提純青黴素的技術,致使此藥一直未得以使用。

然而從29年到39年,弗萊明始終把青黴菌菌株,一代代的培養著。

也就是在今年秋季的某一天,德國化學家恩斯特·錢恩無意中發現了這篇論文,引起了濃厚的興趣。

到了39年,錢恩向牛津小組的領導人弗洛裏極力推薦這種黴菌,然後弗洛裏才從弗萊明的手裏得到了青黴菌菌種。

現在杜劍南所要達到的有兩個目的。

第一,說服楊明。

第二,在錢恩之前得到菌種,並且邀請一些化學家和病理學家(當然,錢恩也可以在邀請之列),投資建立一個大型的現代化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前期投入並不大,不放心就先把財產兌換成黃金。在戰爭年代,想要發財,贏得暴利,軍火,戰略物資,還有一個就是醫藥。”

杜劍南繼續誘惑著老丈人楊明:“軍火和戰略物資的控製,作為一個中國人,暫時就不要想了,而醫藥,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良機。有人在大亂中倒下,有人在大亂中崛起,然而不敢去拚一把,安於現狀,則注定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

在杜劍南看來,不管楊明會怎麼決定,但是總得給他思考的時間。

變賣所有產業,進軍一個完全陌生的全新領域,而且更要命的是,杜劍南畫得這個大餡餅,極有可能是一個大陷阱。

不由楊明不慎重思考。

所以他提出的產業時間,是兩年以內變賣完。

“我十五歲來到荷蘭,一開始當一個海運貿易到港的一個小夥計,至今已經四十一年了。在這裏,我認識了來荷蘭旅遊的楊倩她媽媽,把家鄉近百號親戚帶到了這裏,而且因為中國戰爭,上千大陸的員工和家人離開了中國,到了南洋;六條遠洋大輪船上麵的三四百海員,和他們移民到南洋,荷蘭的家人上千人,都靠著這條線路吃飯,——”

楊明的話還沒有說完,杜劍南的心髒就在‘咯噔’。

知道沒戲了。

然而,杜劍南也就是微微失望而已。

在這個世界,每個人都在堅持著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方向,事業,哪會因為其他人三兩句話,就輕易的改變自己的堅持。

尤其像楊明這樣的產業大鱷,心裏的自負和強硬,說句難聽一點的,他能夠耐心的聽杜劍南這個小青年喋喋不休,故為大言這麼多話。

就已經很給杜劍南麵子了。

楊明沒有再在這個話題繼續,大家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

他笑著對杜劍南說道:“不過你說得這個青黴菌種的研究,我覺得很好,可以提供資金上麵的讚助。”

沒有哥給你指明正確的方向,你讚助個屁!

你去讚助弗萊明麼?

杜劍南笑著搖頭拒絕到:“這些東西要麼自己投入大量資金去做,掌握核心技術,要麼就當做不知道這些事情。再說我隻是提供一種可能,誰也不敢說這個青黴菌種能夠提存出來,就算提純出來,能不能形成量產,還有成本的大小,以及就算量產成本低,但是卻沒有醫用價值,那也是沒用。”

楊明的手一僵。

“咳咳咳——”

在咳嗽裏麵隱藏著臉上的怒容。

不是因為杜劍南身份尊貴,假如隻是單純的是他的尊女婿,他現在就能破口大罵,唾他一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