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確定死亡時間(1 / 2)

柳景輝也坐了過來:“什麼意思?”

“受害人被輸了大量的抗生素,頭孢呱酮鈉他唑巴坦鈉還是頭孢的一種,三代頭孢,最常用的地方應該是醫院裏,小診所用的比較少。”江遠給柳景輝簡單的科普了一下,又道:“但國內的抗生素管理的不嚴格,頭孢呱酮購買起來也是沒什麼難度的。”

柳景輝大訝:“死後輸入的?”

“那怎麼可能。”江遠搖頭:“人死了沒辦法正常輸液的,而且,留下的針眼也不一樣,如果是死後紮針,早就發現。這個受害人李彥民是生前輸液的,而且應該是輸了好幾天的液體,死亡以後代謝停止,大量的抗生素就會分布在全身組織裏,起到抗菌的作用,看這個理化報告,最後用的還是第一天提取的樣本……”

柳景輝這才有點聽懂了,道:“就是說,死前多日,李彥民都在輸液,他是真的生病了?還是被迫輸液?”

“應該是真的生病了,解剖出來的肺部是有感染的跡象的,但比較輕微了。另外,他手背上的針孔,第一次解剖的時候也是有確認的,隻是當時沒有往這邊考慮,也沒有篩查他的用藥情況。”江遠說著搖頭,一般的感冒藥的話,幾天的時間都代謝幹淨了,也沒必要去篩查。

理化實驗室之類的,也都是忙得要死的單位,不是刑警拿一堆東西過去,讓人家全部查一邊,人家就會照做的,被罵的狗血淋頭倒是有可能。

要求警方對刑事案件乃至於命案,做事無巨細的調查,歸根結底是一種“CSI效應”,屬於是公眾對於刑事科學技術的過高的訴求,而現實的刑事案件,是不可能得到電視劇水平的技術資源的,有些技術本身甚至都不可行。

同樣的,像是針孔這樣的東西一旦出現,法醫固然會給予重視,但首先考慮的就是吸毒,樣本送檢毒理實驗室以後,做一遍常規毒品測試,基本就是結論了。除非專案組還有其他的證據或訴求,比如有消息表明死者使用了某新型毒品,那再做比較測試,否則的話,針孔提供的證據的溯源就到此為止了。

一具屍體能夠提供的證據是極多的,但大部分都不會對破案有幫助。

而在本案中,江遠做二次屍檢的時候,手背上的皮膚已經不行了,再糾結針孔都沒有意義了。同時,肺也已經被摘出去了,不過,就算是他做一次屍檢,針孔和肺部輕微感染也算不了什麼事,甚至可以說是剛好互相做了解釋。

雖然說普通人說的感冒,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但現在人感冒發展到輕微的肺炎,也是很常見的事。李彥民當日關門歇業,很可能就是感覺到了身體不適,自覺是肺部感染以後,給自己輸了液,並用上了強效的抗生素。

又或者,他可能是前期用了普通的抗生素,感覺效果不佳,又換用了頭孢呱酮。要說起來,他用的也沒錯,而且,在沒有CT、血象之類的輔助下,其個人的體感估計是比較難受的,用頭孢呱酮注射治療,也算對症。加上其本人常年在診所裏工作,估計普通的二代頭孢已經不太敏感了……

“李彥民給自己輸液,並且用頭孢呱酮鈉他唑巴坦鈉輸液,很可能跟他死亡這件事,以及跟凶手沒有什麼關係。”江遠思來想去,放下了理化報告,給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很可能就是湊巧了,死者因為生病輸液,正處於藥物濃度較高的狀態,接著就被殺死了,屍體也因此產生了防腐效果。”

就算是見多識廣的柳景輝,此時都有點無語。

忙活了這麼久,結果得到一個與此無關的結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