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百科【011】(2 / 2)

撤消市舶司之後發生了另外一個問題。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密度高,人多耕地少,不少人沒有生產資料。這些人作什麼呢?在通商的時候他們借一點資本出去作買賣,買一些外國貨到中國來賣;把中國的土產賣出去。因此,這些人是依靠通商來維持生活的。這是一種情況。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東南沿海的一些大地主,他們看到對外通商的收人比在農業生產上進行剝削要多好幾倍,因此從事對外貿易。他們自己搞了很多海船載運中國土產出國;同時把外國商品帶回來賣。沿海大地主依靠通商發財,這在當時叫作“通番”。“通番”的曆史已經很久了,宋朝後期就有許多大地主組織船隊出海通商的事。宋代關於這一類事情的記載很多。元朝也有。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說明朝有一個大富翁叫沈萬三,他家裏有一個聚寶盆,這個盆裏可以出很多寶貝。這是傳說,事實並不是這樣。事實是他搞對外貿易發了財。有人說他富到這樣的程度,明太祖修建南京城時,有一半是他出的錢;此外,每年還要他出很多錢,因為在明朝和元朝作鬥爭的時候,他曾經站在元朝這一邊。所以後來明太祖幹脆把他的家產全部沒收了,把他充了軍。有的說是充軍到雲南,也有的說是充軍到東北。這個故事說明,當時是有這麼一部分人是依靠通商和對外貿易來發財的。所以,當時東南沿海地區的情況是,一方麵許多貧民依靠對外通商來維持生活,其中有一些窮苦的人長期停留在國外,這一批人就成為華僑。現在南洋各個地方都有華僑,大體上以廣東、福建人為多;另一方麵,沿海一些大地主依靠通商來發財。因此,當一五二三年,由於倭寇不斷騷擾沿海,明朝政府封閉了市舶司,斷絕了對外通商關係時,就發生了新的問題:一方麵很多窮苦人失去了生活來源;另方麵,沿海大地主失去了發財機會。他們要求恢複通商。在這種情況下,某些地主集團便采取反抗手段。你禁止通商,他就秘密通商。他們自己組織船隊出去,其中有一些照樣發了財,有一些就遭到倭寇的搶劫;而另外一些則采取和倭寇合作的辦法,他們也變成了倭寇。他們組織船隊出去,能夠作買賣就作買賣,不能作買賣就搶。因此,倭寇主要是日本海盜,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中國人。

除了倭寇之外,當時還有一種情況,即在十六世紀初年(1513年),葡萄牙人到東方來了。這些葡萄牙人一方麵進行通商活動;另方麵也進行海盜活動。不但進行海盜活動,而且占據了我國福建沿海的一些島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