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快速崛起(3 / 3)

大乾帝國工業化數十年,各種行業都有,幾萬噸的輪船都能夠造的出來,但是紡織行業在大乾帝國的經濟體係裏,依舊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步。

紡織業是屬於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棉紡,毛紡,絲紡的各個環節,從種植棉花桑樹,養羊養蠶再到紡紗、織布,印染,再到成衣諸多工序裏,提供了龐大的就業崗位。

這也是大乾帝國扶持落後地區發展的時候,優先選擇紡織業的緣故,因為這個行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同樣的,在落後地區扶持發展的行業,大多也都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相反,你要是重資產,但是雇員沒幾個的行業,大乾帝國還不扶持呢。

帝國扶持落後地區發展的工商業,不是為了其他,目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為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因此優先選擇勞動密集型產業。

而這個也是有不小的效果。

工商部報告,過去一年的全國範圍內的新增投資中,在落後地區的新增投資占據了總投資額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而在去年,這個數字隻有百分之八!

新增的百分之三十投資裏,絕大部分都是屬於能夠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的投資,包括各類工廠,同時還有一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這給各地帶去了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有效提升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針對這個情況,楚行批示:再接再厲,爭取更上一層樓!

春天,春節剛結束,大年初三,王曉然就是背著一個大包,和幾個同鄉離開了深山之中的老家,前往襄陽府城。

這是王曉然離開家鄉最遠的一次,之前最遠的時候,是他以前到縣裏應募參軍,但是沒能選上。

和很多農村家庭裏的孩子一樣,王曉然很小的時候就是幫著家裏務農了,後來哪怕是上了小學也是一邊上學一邊幫家裏務農,自小就是知道了生活的艱難。

他們家分到的土地不算多,早些年的時候也能養活一家老小,但是現在已經感到比較吃力了,因為他有兄弟三人。

而長兄三年前就已經是娶親成家,已經是養有一子一女,他二哥也已經成家,這一下子多了好幾張嘴後,家裏的日子過的就是開始有些緊張了。

為此,他二哥去年的時候就已經是縣裏一家商行工作,後來把妻子也接了過去,算是自力更生了。

其實去年他剛小學畢業的時候,父親就是說過了,讓他努力,看能不能參軍。

但是後來沒有選上,後來他父親又和他商議,商議什麼?

商議他的未來,問他以後怎麼打算,是去大城市闖蕩,還是說報名移民,又或者是去當學徒學一門手藝又或者是做其他的?

諸多選項裏,他父親沒有給他留在家裏的選項!

這並不是他們家獨有的情況,而是現在大乾社會很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嫡長子集中繼承製。

不僅僅是貴族家庭如此,實際上在農村地區更加嚴重。

農民們一個家庭的土地本來就是有限的,傳給一個兒子還好,但是如果分家了,那麼土地就不夠用了。

因此很多農村家庭裏的次子們,都是需要自謀生路的,要麼是去大城市闖蕩,要麼去當學徒,要麼是移民,要麼參軍,要麼做其他。

但是,別指望能夠留在家裏等著分家產!

王曉然的二哥前年的時候,也是麵臨著同樣的選擇,後來他選擇了去商行當學徒工,如今已經是正式轉正,收入雖然不高,但是也能養活妻兒了。

王曉然是個幼子,哪怕他的父母也沒有虧待他,但是家裏這麼個情況就算不虧待也沒辦法讓他留在家裏了。

家裏的土地就這麼點,不夠吃有什麼辦法!

春節的時候,他二哥帶著妻兒回家看望老人,也是和他談過,讓他盡早做打算,不管是幹什麼,總歸是要出去闖蕩的,總不能和連小學都沒有畢業的大哥搶那點土地不是。

做人要知道感恩,當年大哥把上學的機會都讓出來了,現在更不能和大哥搶那點土地了。

當年家裏窮,兄弟三人哪怕隻是上小學,也是花費巨大,後來他大哥隻上了兩年學後就主動退學在家務農,供養兩個弟弟上學。

連小學畢業證都沒有的大哥,除了在家務農,農閑的時候做點零工外,已經是不太可能在外頭找到什麼正式的工作了,很多地方招工,都是要求小學畢業的。

所以,王曉然其實不怪父親要把土地都留給大哥!

他隻是對未來感到有些迷茫!

之前,他考慮過移民的,但是對太遙遠的地方始終心懷恐懼,而去其他的大城市,這倒不是說他不想,而是路費也挺貴的,而且人生地不熟,這去了都不知道去那裏落腳,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

過年的時候,二哥對他說,聽聞府城工作的人回來說,府城的郊區興建了好幾家大工廠,說是年後要大規模招工,預計招工人數會有好幾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