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垂拱六年開始,中小型城市的工商業投資開始增速,大量當地的農民開始進入當地的工廠或者其他行業,獲得就業機會,從而獲得除了農畜行業以外的額外收入。
楚行對這種情況還是相當滿意的。
帝國的早些年,為了發展工商業,采取的是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原則,給一些條件優越的地方眾多的優惠政策乃至資金扶持,以集中資本、資源,發展出來一個個工業區。
上海、廣州、武漢三鎮、當塗、滁州、鄭州等等地方的工商業發展,都是這麼起來的,而過去的二三十年裏這種政策也是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鬆江府就是這種政策的直接體現!
一個擁有五百多萬人口,工商業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城市!
但是現在呢,大乾帝國卻是改變了經濟發展模式,來是扶持中小城市,偏僻落後地區的工商業發展,追求的不再是重點發展,而是全麵發展。
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民眾的收入。
現在看來,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未來的發展潛力也是極大。
其實這種扁平化的全麵發展模式在大乾帝國裏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了,而是過去一直都存在。
比如說廣東那邊的廣州地區,整個廣州府可沒有和鬆江府那樣,有著高大上的中心城區。
廣州府的各個縣發展的都非常的平衡,以至於你都很難分辨出來廣州那裏是城區,那裏是鄉下,因為大部分地區看起來都差不多。
密集的城市火車、公共馬車幾乎貫穿了整個府,乃至覆蓋了整個珠三角地區。
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模式,在趙進當年的主持下,采取的就是扁平計劃發展。
同時呢,其他城市大多也都采取這種方式,城市發展並不是向天空爭取空間,而是向外部延伸,如此也是導致了其實很多城市的城區都非常大。
當然了,當年這麼搞的原因是迫於無奈。
受限於建築技術問題,當年的城市建築也不可能修的太高,哪怕是現在,電梯在大乾也算是個新鮮而昂貴的東西。
這建築修不高,單位土地麵積裏可以容納的人口就比較有限了,而城市人員越來越多,所以不得不朝著外圍發展。
同時呢,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城市以及郊區的相當多的土地,實際都是掌握在私人手裏的,官府費勁心思把房價推高了也沒啥好處,得了好處的都是那些地主。
所以很多地方官府都是采取了向外圍發展,那裏容易搞就搞那裏,可不會把目光局限在這一畝三分地裏。
又和大乾人喜歡呆在郊外,甚至待在鄉下有關係。
當代的大乾人,中上階層可是不住城裏的,而是住在郊區乃至鄉下的。
諸多因素也就導致了,大乾的諸多城市發展,本來就是屬於扁平發展的類型。
哪怕是鬆江府也是如此!
鬆江府的五百萬人口,可不是隻集中在核心城區那點地方,而是分部在整個鬆江府呢。
但是以前的這種扁平化發展,都是屬於城市自身的扁平化發展。
而現在,大乾帝國是在全國範圍內搞扁平化發展,讓各地方發展經濟。
這裏頭的含義不一樣。
而這種扁平化發展政策,所帶來的效果哪怕是愛德華這個英格蘭人都是能夠深切的感受出來。
他天天看到的各種大乾報紙裏,大多都是能夠看到其他地方的發展,比如說某個公司在北方某地投資設立了一個鋼鐵廠,為當地帶去了多少個就業崗位。
某肉製品公司在北方草原地區,設立屠宰場,不僅僅提供了就業崗位,而且還能夠就近收購當地牧民的大量的牲口。
在鬆江府,他可以看到這裏的食物以及衣服等基本的生活物資很便宜,其他各種不同的東西也都有,種類之豐富,數量之多,讓他為之咋舌。
在鬆江府,好像沒什麼東西是不能買到的。
但是,每一次逛街的時候,愛德華都是深感自己的窮!
愛德華二十多年的人生裏,還是第一次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窮!
以前在英格蘭的時候,他是個貴族子弟,雖然也很多東西買不起,但是還真沒覺得自己窮過,因為身邊還有更窮的人,而且非常多。
怎麼說呢,在英格蘭那地方,他這個貴族子弟,雖然資產用乾元來計算沒多少,但是也和算是當代的上流人士了。
但是來到了大乾後,他是發現自己真窮!
老爹給他的一百多乾元的存在,一開始他還覺得挺多的,這是一筆巨款。
但是慢慢的他就是覺得這一百多乾元其實沒多少,比如在來的路上,客輪上的餐廳他就從來沒有去過,吃不起。
船上商店的東西也僅僅是花了幾乾元購買了少許必需品而已。
在船上的時候就如此了,等到了上海後,就更覺得如此了。
雖然說在使館裏吃住穿都不用錢,有英格蘭的外交經費撐著,但是如果是個人開支就得自己掏錢了。
這一個月才五乾元的薪資可沒多少,隨便賣點什麼東西就用光了。
尤其是最近他還迷上了去現場看北岸隊的步球賽,哪怕隻是購買最普通的球票,但是看一次也得兩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