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土著國家裏駐紮大乾的外交人員名額,那都是非常寶貴的,在各自的國內會引來爭奪的。
他們英格蘭王國裏的四十個外交人員,全都是貴族。
有些是和諾裏斯子爵一樣有爵位的,有些雖然沒有爵位,但也是貴族子弟,哪怕是那些最低等的外交隨從,他們普遍也都是貴族子弟。
比如諾裏斯子爵帶過來的兩個隨從,一個是伯爵次子,一個是侯爵次子。
這樣身份的人如果是放在英格蘭內部,那都是尊貴無比的存在。
但是在大乾,卻是什麼都不是,他們唯一的身份就是英格蘭的外交人員,而且還是最低等的外交隨從,這出門的時候,還得兼職當車夫,仆人呢。
英格蘭王國如此,其他土著國家裏也是不例外,奧斯曼帝國的駐唐公使,還是人家的皇子呢。
不對,不能這麼說了,畢竟人家奧斯曼帝國……
也不對,不能再稱之為奧斯曼帝國了,而是應該稱之為奧斯曼王國。
因為奧斯曼王國的國王早就公開宣稱,他的頭銜並不是皇帝頭銜,也不是什麼萬王之王,國王之王之類的頭銜,他們這頭銜翻譯過來,就是和國王差不多的頭銜。
什麼,你說我們是奧斯曼帝國,你是我是奧斯曼皇帝。
開什麼玩笑,絕對不是,你這是汙蔑。
帝國二字,是專屬於大乾帝國的,皇帝普天之下更是隻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敬愛的,比太陽更偉大的聖天子楚行。
你再說我是皇帝,老子跟你沒完!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反正這年頭是沒有什麼土著國家的統治者,敢說自己是皇帝或者國王之王,萬王之王之類的。
他們頂多就是自稱國王、某個地方的統治者、保護者之類的頭銜。
嗯,奧斯曼王國的駐唐公使,就是現任奧斯曼國王的王子之一。
其他幾個國家的公使大多也都是各自國家的大貴族。
從這些人員的構成,就可以看的出來,在各個土著國家裏對於駐唐的外交人員競爭還是比較激烈的。
再加上呢,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和諾裏斯子爵一樣,來了就不想回去了。
在來大乾之前,沒有在大乾生活過一段時間之前,你可能會對大乾有各種各樣的感覺,但是在大乾生活過一段時間,那麼幾乎所有的外交人員他們都不想回去。
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的想要留在大乾帝國內部。
甚至都有人想要通過投誠、高密之類的方式試圖獲得大乾的國籍呢。
還別說,還真有少數幾個成功了的。
但是絕大部分還是無法成功的,因為大乾不喜歡接納這些外國土著,每年給出來的極少數入籍名額,也不是麵向這些人,而是麵向那些為大乾服務了多年的暫住民。
諾裏斯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出賣什麼秘密之類的入籍大乾,奈何他手頭上,或者說整個英格蘭都沒有什麼秘密值得大乾用一個入籍名額去拉攏他。
說白了,人家大乾就沒把英格蘭這個國家放在眼裏。
屬於你愛咋地咋地,但是我大乾就是懶得看你一眼的那種。
這個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不是被敵視,而是被無視!
大乾人,以極度的自信,無視了所有的土著國家!
任憑他們怎麼折騰,大乾都是懶得看多哪怕一眼!
這,或許才是這些土著國家最大的可悲!
通過非常規手段入籍是不可以的,所以諾裏斯子爵也隻能是慢慢來了,反正一時半會的他還會在大乾繼續生活下去,以一個外交人員的身份。
隨著自己在大乾待的時間越長,自己在大乾這邊建立的人脈關係越廣,尤其是和大乾的外交官員們的關係越密切,隨著自己對大乾的了解越深,那麼英格蘭王國內部哪怕是想要把他撤換,那麼也得考慮一二了。
諾裏斯子爵自詡自己乃是英格蘭王國裏最了解大乾的人,國內不用自己當駐唐外交官,還能用誰?
這是他的底氣!
隻是,他的不少朋友們就沒有這樣的好運氣了。
既然人都走了,諾裏斯子爵也隻能是歎一口氣,然後自己幹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作為英格蘭王國駐唐副公使的諾裏斯子爵,準備登門大乾外務部鬆江府辦事處,遞上了自己的正式任命書。
這一天的諾裏斯子爵,把自己收拾的極為體麵,甚至都沒有和昨天在船上的時候一樣穿著昂貴的細羊絨製作的職業裝,而是穿著一身絲綢飄逸漢服,頭戴方巾,手持折扇,登上了四輪馬車。
而他的車夫兼隨從,就是昨天剛帶過來的伯爵之子愛德華,愛德華是個次子,爵位什麼的別指望了,但是人家的伯爵老爹還是挺疼他的,花費了不少關係和金錢,才讓他成為了外交隨從,得以跟著諾裏斯子爵一起來大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