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9章 太子很忙
本土地區的分工就是工業生產基地,而海外領地就是農業生產基地和資源生產基地。
上述的諸多大政策,其實和普通人也沒啥關係,很多人甚至都不是不怎麼關心那些內閣大佬們天天擔心的很的海外本土化。
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自己的實際利益。
尤其是美洲地區的上千萬移民,他們在乎的是什麼?
他們可不在乎美洲有沒有鋼鐵廠、機械廠、造船廠、兵工廠之類的。
他們在乎的是今年的糧食能買什麼價,自己日常消費的產品,比如紡織品以及其他東西是便宜了還是貴了。
說白了,他們更加關心自己的生活!
對於這些海外領地普通移民的需求,楚行才是做到了真正的滿足。
物價問題,現在更多的是受到運費的影響,所以海外可以建設鐵路,並且擴大煤炭產量降低煤炭價格。
並且鼓勵本土從海外地區進口各類農產品和礦產品等等。
本土民生能享受到的生活水平,楚行就要讓海外移民也享受到。
而當解決了海外普通移民的需求,剩下的一小撮移民到海外的權貴、商人之類的,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實在不行還有軍統呢。
大乾帝國,立國數十載,從來都不是依靠什麼權貴、商人,而是廣大的民眾,尤其是最底層的農民階層!
當然了,上述的很多措施也都是屬於臨時性措施,因為楚行知道,其他重臣們也都知道,是不可能一直這麼限製下去的。
海外地區發展工業乃至重工業,這是曆史發展的必然,是不會因為人力的扭轉就改變的。
現在帝國能夠做的就是拖延這個進度,等待經濟一體化成功後,再來搞這些。
實在不行,就先用國企部投資開辦幾家鋼鐵廠之類的。
總之民營資本就別指望了。
怎麼說呢,針對海外地區潛在的背叛,帝國高層是煞費苦心,一開始采取的是強行壓製。
現在發現有點壓不住了,就變為經濟綁架,然後重點限製。
如果以後還是壓不住,那就一點一點的放開。
帝國高層寄望的最好結局就是,等徹底放開的時候,這些海外領地也就和本土徹底融為一體。
隻是想要讓把本土和海外領地徹底融為一體,可不容易。
距離是硬傷!
隔著一個太平洋,就算用再多的辦法,也很難徹底的消除這種距離所帶來的隔閡。
為此,楚行所希望的就是各種新技術了。
比如說繼續發展航運業,進一步提高航運速度,降低航運成本。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通訊!
促使帝國搞經濟一體化,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前提就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大乾帝國已經完成了太平洋電纜的鋪設。
其中的核心戰略工程太平洋電纜工程,是在今年上半年正式鋪設完工,再之前就已經完工的南洋海底電纜係統。
目前正在施工當中的印度洋電纜工程、地中海電纜工程以及即將展開的大西洋電纜工程。
保守估計,頂多兩年,大乾的環球海底通訊網絡就會成型!
大乾搞電報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大乾電報公司早就成立並運營了。
電報剛發明出來不久,大乾電報公司就已經是沿著鐵路線構架了完善的本土有線電報係統,並逐步降低成本。
到現在,電報已經成為了大乾人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門遠行給家裏報平安都是用的電報了。
而一些上流社會的人,他們的人際交往更多,所以很多人每天早上起來後,除了看當天的報紙外,還會看電報和信件。
不過那個時候,大乾電報公司的電報網絡,雖然號稱做到了每一個縣都有電報局的程度,但依舊隻局限於陸地上。
海底電纜的鋪設,比大乾電報公司想象中的還要更加的困難。
投資大,風險大不說,最關鍵的是技術不過關。
但是就算投資大,風險大,技術難度大也得搞啊,大乾電報公司資助皇家理工學院進行研究,一眼就出來點成果就跑去試驗。
大員島和大陸之間的海底電纜,可是先後鋪設了三次!
第一次鋪設到一半,電纜就斷了……
第二次鋪設成功,沒能用幾天,然後就莫名其妙不用能了。
直到第三次鋪設,才算是成功了。
隨後大乾電報公司又是嚐試鋪設了上海到江戶的海底電纜,獲得成功後。
又鋪設了南洋海底電纜網。
主要是連接呂宋省、萬丹省、馬六甲州、澳洲四個地區。
在獲得成功之後,大乾電報公司才是小心翼翼的搞太平洋海底電纜以及印度洋海底電纜。
這太平洋電纜第一次鋪設的時候也是倒黴的很,沒能成功,第二次鋪設才成功了。
今年太平洋海底電纜鋪設成功後,正式意味著金陵方麵能夠和美洲方麵獲得實時的通訊。
以後北美洲那邊一有風吹草動,金陵方麵就能夠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