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奧斯曼帝國的軍隊在大乾海軍的艦炮轟擊下,就已經是直接崩潰逃亡了。
登陸部隊從登陸再到雙方達成了土地購買協議,實際上都沒和奧斯曼帝國的地麵部隊打上一場。
人家又不傻,知道打不過,是不會跑過來送死的,除非大乾陸軍自己傻乎乎單獨派遣輕步兵跑到沙漠來。
而大乾軍方的將領也不傻,也是不會脫離火炮的射程,更不會單獨派遣輕步兵,在沒有騎兵的掩護下進入沙漠的。
所以,實際上雙方的地麵交戰根本就沒有發生。
基於目前這種現狀,大乾的很多新技術裝備以及戰術理念,都是沒啥用處的。
比如大乾陸軍參謀部最近這些年一直在搞的‘大縱深重點突破迂回’戰略理念,其實從來都沒有得到大規模實戰過。
因為這些戰略理念,玩的都是大戰,動不動就是組織動員好幾萬甚至幾十萬兵力的。
參謀處搞的大縱深迂回進攻,需要穿插的大縱深就是上百公裏呢,迂回進攻的機動範圍也是達到了數百公裏。
這個戰略理念的戰役前期,己方進攻部隊集中大部分的火炮以及部分步兵以及大部分的騎兵力量到某一點。
戰役一開始,用數百上千門火炮對準敵人的某一段陣地進行飽和覆蓋式炮擊,僅僅是看‘飽和覆蓋’這四個字,就可以想象炮擊會有多麼的猛烈了,戰略要求己方的炮火必須覆蓋敵軍陣地的每一寸土地。
猛烈的炮擊之後,實現準備好的步兵部隊直接發起猛攻,大量的步兵越過前線,攻占敵軍的陣地,在敵軍的防線上撕開一個缺口。
在後方的騎兵部隊則是高速通過這一缺口,並持續向敵軍縱深挺進。
為了確保騎兵的戰鬥力以及持續機動力,確保每一個騎兵都要配屬至少三匹戰馬,主乘騎戰馬必須是陸軍現役戰馬裏最頂級的土密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另外的兩匹戰馬則是其他方麵都不咋地,但是耐力超強的西北馬。
同時騎炮兵以及騎輜重部隊也是不能少的。
這就是騎兵將領最近這幾年提出的所謂‘快速騎兵’概念,主旨是同時讓騎兵部隊具備獨立發起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同時還要保證騎兵部隊裏的衝擊能力,同時還要確保騎兵部隊經過長途機動後依舊能夠保證戰鬥力。
這種快速騎兵,應當能夠具備短時間內快速向前挺進一百公裏以上(不僅僅是單純行軍,而是突擊作戰),完成大範圍戰略迂回的作戰能力。
這種快速騎兵,就是大縱深重點突破戰略理念的延伸。
這種部隊的理念在楚行看來,其實是有些超前的,哪怕是不考慮到潛在敵軍的裝備和戰術能力,隻說自身的話,以大乾陸軍目前的戰略需求而言,也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大乾的敵軍,根本不需要大乾搞這樣的戰術,直接平推過去就行了!
不用那麼多亂七八糟的複雜戰術,集結主力部隊一路慢慢殺過去,那就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這個星球上,就沒那個土著的軍隊能夠抵擋住大乾陸軍的進攻。
不僅僅這些太過先進的戰術理念沒啥用,這麼多氣球也是沒啥用。
至於陸軍搞的列車炮,海軍搞的戰列艦就更沒啥卵用了。
但是軍方卻是依舊繼續搞這些看似威力龐大,實際上未來一百年也不一定用得上的武器裝備。
這絕對不是他們的本意!
實際上整個軍方,早就已經被整個帝國的輿論氛圍以及工業體係給綁架了。
輿論問題,可以細分為帝國上層的輿論和民間輿論,甚至軍方內部的輿論,但是不管那一種,都不允許大乾帝國的將士們使用和土著們一樣的落後武器,甚至都無法接受帝國將士和土著作戰的時候遭到太大的傷亡。
為什麼?
帝國丟不起那個臉!
泱泱華夏,大乾帝國的子民們,根本就沒把那些土著當人看。
在帝國子民的心中,大乾陸軍和土著打仗,那就應該是己方槍炮轟過去,那些土著直接崩潰的,要不然怎麼彰顯帝國的先進性,怎麼彰顯帝國子民的優越性?
陸軍要是敢讓將士們端著滑膛槍上刺刀和土著進行近身廝殺,最後來一個慘勝,有一個算一個,陸軍的大佬們全都得倒台。
因為廣大的帝國子民不同意!
堂堂帝國陸軍,什麼時候淪落到要和土著拚刺刀了?
你們陸軍不要臉我還要臉呢。
如今帝國子民的自信心膨脹到了華夏有史以來幾乎從未到達過的巔峰!
放眼全球,無一合之敵。
華夏,不,應該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就沒有那個民族,那個國家強到大乾這種程度的。
以往的少數幾個華夏強勢王朝,它們就算再強勢,也不能想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就算是對上周邊的土著國家,尤其是其他的區域性大國,頂多也就是態度強硬一些,但也不可能說想打就打,真打了還不一定打的贏……
頂多就是蔑稱一句什麼蠻夷,自己說幾句話壯壯膽而已,但是也沒見那個朝代真能把北方草原和中亞徹底蕩平的,別說飲馬歐洲了,就連地中海都不知道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