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條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而一條大堤所需要的石條可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哪怕是采用了混凝土用來降低成本,但是因為水泥的產量有限,更加重要的是,這年頭的水泥質量還比較一般,要麵對常年的洪水衝刷,其實是力不從心的,因此這個時候的混凝土,更多的是用在一些非重要部分,而在直接麵臨湖水的一麵,基本不采用大麵積的混凝土,而是采用石條。
如果不是因為如此高昂的成本,大乾方麵也不會僅僅是第一批資金就是花掉了三百多萬元了。
洪澤湖大堤為了趕工期,春節和元宵節日都是在趕工,而其他地方的防洪工程同樣也是不例外。
盡管規模無法和洪澤湖大堤的工程相提並論,但是同樣非常重要,黃河以及淮河流域的一部分危險河段,都是展開了緊急的加固工程。
這些工程裏同樣也是大規模的使用了水泥!
國內大量水利工程都采用了水泥,也是使得了大乾的水泥產業真正迎來了大規模發展的春天!
別說是在上海、當塗這些具有重工業基地的地區了,就算是在徐州、淮安這些原本屬於工業蠻荒區域的地方,都是有著大型的水泥廠拔地而起!
大乾的王室理工學院研發出水泥來也有久了,而且也沒有對水泥技術的授權進行太多的限製,基本上隻要你出得起專利授權費那麼就能夠獲得授權生產,而且這個價格也不算太貴。
但是早期水泥受限於成本較高的緣故,一開始隻是少量用於建築,而且主要還是軍事建築,隻有財大氣粗的軍方才不會顧忌水泥成本高的緣故而大量采購並使用。
而民間,隻有少量建築使用,但是這些少量使用很難帶動水泥行業的發展。
不管什麼時候的商人,都是逐利的,而且是短視的,當看不到賺錢的希望後,他們會投身進入其他行業。
當然了,這也和目前大乾正處於工業革命的開端,可以說各行各業都是都處於高速發展時期,隨便搞點什麼都能夠賺錢。
而相對於水泥這樣的投資大,回報慢的產業,商人們更加願意投資投資小,回報快的行業,尤其是有其他人大賺特賺的行業。
跟風,這就是資本的最大特性!
同樣道理,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資本非常青睞於紡織行業的緣故。
紡織行業投資小,而且容易操作,基本不用什麼技術,隻要注冊個公司,找個廠房,然後購買紡織設備,然後隨便招一批工人就能夠進行生產,甚至相關的中高層管理人員都是一抓一大堆。
更加重要的是,現在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國外市場,對紡織類產品的需求依舊非常旺盛,國內有超過一億五千萬的人口,哪怕其中一大部分依舊還是保持著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生活,不會去直接購買布匹或者衣服,但是城市人口卻不是個小數字啊,他們對布匹以及成衣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而且商人們看到在農村賣不出去成衣,甚至連布匹的銷量都很小的時候,他們幹脆直接賣棉紗。
農村的婦女雖然也會自行紡織,但是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棉花出產的,直接賣給農村的婦女棉紗,然後她們自行織布,再做成衣服。
國內龐大的人口,以及加上大乾發展國內民生十幾年,使得國民的口袋也是逐漸豐厚了起來,而國民有錢了也就代表著消費力。
依托國內龐大的人口,紡織行業得到了絕佳的發展機會,而大乾鼓勵海貿,逐步開闊的國外市場,也是讓大乾的紡織產業找到了銷路。
在國外市場,大乾的商人們也不會管那麼多,為了搶占市場,他們采用各種亂七八糟的方式,采用低價傾銷的方式來打壓當地的相關產業都是最低級的手段了,消滅當地產業後獲得壟斷後,在大幅度提價也不算什麼。
最關鍵的是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來影響當地的政局,迫使當地放開市場,或者幹脆是幫助他們壟斷市場。
通過各種手段,大乾的紡織產品和其他的工業產品一起,大量湧入了扶桑、南洋各地、印度、乃至西亞和北非部分地區。
至於歐洲,這個市場比較特殊,距離實在太遠了,運輸成本太高,所以依靠廉價的工業產品很難打開市場,大乾在歐洲市場主要依靠的是絲綢以及瓷器這兩大法寶,至於茶葉,歐洲地區還處於茶葉消費習慣培養期,出口量有限的很。
此外,歐洲市場基本被葡萄牙人以及奧斯曼大乾所掌控,雖然最近這幾年有西班牙人加入,但是西班牙人的船隊來的次數太少,難以運輸大量的商品。
至於大乾自身的船隊,雖然也去了幾次,但是每次都是屬於小規模的試探性貿易,並不成氣候。
因此如今大乾針對歐洲的貿易,大體上是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把貨物賣給葡萄牙人,然後葡萄牙人繞道非洲南部,一路直接運回歐洲。
而另外一種方式,則是經過大乾西洋貿易公司,把大乾特產貨物先運輸到印度,西亞等地,然後賣給奧斯曼人,再由奧斯曼人通過陸路運輸到地中海,通過地中海銷往歐洲。
這兩條路子,大乾都是隻能充當生產者的角色,很難直接參與到渠道,更別說是終端銷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