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飄絮 (一 中)
聽著程名振的腳步快速去遠,竇建德眼裏寫滿了讚賞。“如果別人都像程將軍就好了,我也不必如此勞神。鎮遠他們幾個,唉!”衝著正準備告辭的宋正本,他不斷地搖頭。一邊說,還一邊不忘了向門外看上幾眼,仿佛程名振身影還印在暮色中一般。
看到竇建德談性未盡,宋正本笑了笑,低聲道:“主公此言未必準確。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程將軍有程將軍的長處,王將軍和曹將軍之才能也未必比他遜色太多。隻是看主公日後怎麼用他們幾個罷了!”
“哦!”竇建德的眼神亮了亮,嘴裏發出好奇的驚歎。“先生的意思是,程將軍還有不如人的地方了?我還是第一次聽人這麼說。這些天來,他的所作所為,幾乎無處不合我的意!”
宋正本又是微微一笑,不肯附和竇建德的說法,“屬下仔細揣摩過程將軍打過的幾場惡戰,佩服之餘,總覺得他用兵過於喜歡行險,所以勝負總是懸在一線之間,稍有差池,便會萬劫不複。所以屬下以為,程將軍之才,堪為謀劃軍務的行軍長史,卻不適合做獨領一軍的大將。若是讓他獨自帶兵出戰,即便捷報頻傳,主公這裏也未必能心安!”
“那是他本錢小,被逼得沒辦法!”竇建德低聲為屬下辯解。
“恐怕是習慣使然!”宋正本輕輕搖頭,“開始幾次,是因為他手中兵力不足。到了後來,卻是他自己不知不覺中習慣於險中取勝。雖然兵家不厭於詭道,但過於求奇,而不懂奇正相濟的道理,恐怕難以長久!”
竇建德這些天來一直在想著如何安置程名振和他的洺州兄弟,心裏總是拿不定主意。此刻宋正本的觀點雖然與他不甚相合,但基本方向卻有些殊途同歸味道。輕輕點了一下頭 ,他笑著追問:“先生要求太嚴格了。如果都依照先生所定的標準,,我麾下到底還有誰堪稱是大將之才?”
“不多,不多!真數起來,恐怕目前隻有一兩人而已!”宋正本翹起嘴角,將竇家軍目前的幾個核心人物來回翻檢。“曹旦凶殘好殺,不體恤下屬,用之為主將,很難令人心服。殷秋勇則勇矣,卻心思粗疏,用之追亡逐北尚能勉強,若是與勁敵對撼,勢必為智者所乘。至於阮君明、高雅賢、石瓚等,隻適合奉命行事,難以獨擋一麵。除了他們幾位之外,唯一智勇兼備,才能、德行都足以鎮住眾人的恐怕就是王將軍了。但王將軍在軍務之外的心思又過於單純。幸運的是跟著主公身後才不會受到猜忌,如果換了別人……”
宋正本搖了搖頭,並沒把話全部說完。他不滿的是王伏寶私下跟程名振結拜的舉動。身為手握重兵的武將,卻跟初入竇家軍體係,地位未定的外人結為異性兄弟。此舉往好處想是為了盡快安撫人心,如果往壞處想,就是試圖自建勢力。好在竇建德胸懷寬廣,不跟王伏寶較真兒。否則,誰也吃不準此事的餘波會擴展到幾何?
“伏寶就那種人,除了打仗外,其他方麵都是稀裏糊塗!”竇建德搖頭而笑,“並且他跟程名振兩個結拜,對大夥都有好處啊,我又怎會怪他?!竇某認識他好多年了,還知道他是怎樣一個人?隻是竇某奇怪。他居然能入先生的法眼,評價居然還在程將軍之上!”
“主公以前交托給王將軍的事情,王將軍可有沒做到的?”宋正本笑著問。
“沒有!”竇建德仔細一回憶,還真是這麼回事兒。王伏寶表麵上看上去嘻嘻哈哈,做事卻從沒讓自己失望過。當然,自己也從沒把力不能及的事情強壓給他去做。
“主公派王將軍出馬,可曾為他擔驚受怕?”宋正本點點頭,繼續追問。
“沒有!”竇建德回答得很幹脆。經過宋正本一提醒,他霍然發現,自己以往把一件事情交給王伏寶辦,從來不會盯著耳根子囑咐。而換了曹旦、阮君明等,則要交代又交代,恨不能把所有細節都替他們考慮清楚了方才罷休。
“如果有一天主公無法親領大軍與人廝殺,派何人出馬會更放心些?”
第三個問題無需回答。賓主雙方都清楚地看到了答案。還是王伏寶,隻有他帶兵,才會讓竇建德不牽腸掛肚。也許他會吃敗仗,卻絕不會敗得讓竇建德沒時間坐好應變準備。
“伏寶還需多加磨練。至少現在看上去,他不像程將軍那般持重!”明明已經認同宋正本的評價,竇建德還是替笑著王伏寶謙虛。“他以前沒遇上什麼勁敵,而程將軍交手的,可個個都赫赫有名!”
宋正本輕輕搖頭, “盡管對手不同,但王將軍用兵卻如泰山壓頂,讓對方根本玩不起什麼花巧來。幾個月前,屬下就是這樣敗在王將軍之手的,當時輸得真是心服口服!”
“哈哈哈哈!”竇建德開懷大笑。這就是宋正本可敬又可親的地方,雖然這老先生恃才傲物,說話尖酸刻薄。卻不是閉起眼睛來死不認賬的癩皮。對人對己,都是一根冷冰冰的鐵尺子,長就是長,短就是短,輕易不會向某一側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