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萬年之所以恨張金稱,是因為他覺得張金稱不長眼睛。你說你好端端的招惹誰不成,幹嘛非要去招惹那個李仲堅。據說那位爺曾經單槍匹馬在高句麗人的百萬大軍中殺了個幾進幾出,一個人救下了三十萬東征將士。你張金稱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什麼德行,居然敢去撩撥人家李大將軍虎須。這回美了吧,不但把自己麾下的弟兄全搭了進去,還把河北道的幾十家綠林好漢也全給坑了。
至於張金稱是不是事先得知李仲堅到了信都?是不是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雷萬年不想去考慮。他的道理很簡單,既然你張金稱想做河北道綠林的總瓢把子,還要麵南背北,就得承擔起替大夥指條正道的責任。既然你張金稱這回把大夥都給帶到溝裏去了,那麼,啥廢話也不用講,你張金稱肯定不是當皇帝的命兒,咱也不跟著你一條道走到黑。從此各過各的,誰也別說認識誰。
懷著與雷萬年類似想法的綠林豪傑不在少數,跟他遭遇類似的綠林豪傑也不在少數。總之,自從信都一戰潰敗後,河北道綠林豪傑的命運,就像大夥頭頂上的天氣般,要多淒慘有多淒慘。部眾們紛紛逃走,各地郡兵借機追殺,偶爾停下來喘口氣,還要時刻提防著自己手下人會不會承受得住升官發財的誘惑。大夥唯一可以慶幸的是,此刻張金稱沒跟自己走在一起。否則,李仲堅一旦追上來,誰有本事擋得住他傾力一擊?
當然,沒跟張金稱走在一起,同時也意味著大夥失去了砍下張金稱的人頭,取而代之,或將其賣給李仲堅的機會。不過,令人非常詫異的是,那個平時並不受張金稱待見的程小九,居然到現在還沒將張金稱給做掉。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李仲堅明知道張金稱此刻就躲在程名振的洺州軍中,居然沒有派兵追殺。任由著程名振從信都一路退到了經城,又從經城向巨鹿縣退去。
由巨鹿縣再向東,可就進入了巨鹿澤範圍了。此地乃張金稱的老巢,一旦其回到巢穴中,可就是虎歸深山,龍入大海。說不定,幾年之後便能再拉起一支像模像樣的隊伍,屆時,很多人就不得不為自己曾經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了。
但事實總是出乎人的意料,在巨鹿縣逗留了三天後,張金稱居然沒有直接回澤地,而是跟程名振等人一起,緩緩向平恩縣轉進。“程小九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程小九不怕引火燒身?”聽到傳言,江湖豪傑們再度議論紛紛。誰也無法猜測到那個行事低調的年青人,心裏到底藏著什麼打算。
“聽說張金稱對程小九有救命之恩!”也有個別豪傑為程名振的作為挑起大拇指。但他們旋即給自己招來了一堆白眼。這年頭,救命之恩值得了幾個錢?豪傑們嘴巴上不說,心裏卻誰都明白,所謂江湖義氣,所謂同生共死的誓言,都是說著糊弄人的。真正以義氣為先的家夥,在綠林中絕對活不過兩年以上。大夥都經曆過單純的時候,大夥的眼睛和心髒早就被江湖中的血雨腥風染得漆黑。
到了十二月底,也就是年根兒上,終於有人打聽到了程名振收留張金稱的真正原因。搶在張金稱回到巨鹿澤之前半步,高士達大當家派往巨鹿澤的心腹,也就是巨鹿澤八當家盧方元突然發難。憑著及時從戰場中撤下來的殘部,他驅逐了澤地中支持張金稱的親信,重新豎起了“高”字大旗。而張金稱自從敗給李仲堅後,便日日嘔血不止。聽聞老巢被占,當場又吐血盈鬥,旋即昏迷不醒。程名振和郝老刀等人無奈,隻好先帶著張大當家回平恩修養。期待著等張金稱的傷勢恢複了,再重新尋找奪回巨鹿澤的機會。
但李仲堅為什麼沒有追殺張金稱呢?江湖上還是沒有確定答案。一說是當日他跟張金稱有舊,所以看在往日的交情上特地放了張金稱一馬。一說是他到了博陵後,根基不穩,所以暫時顧不上繼續找綠林豪傑們的麻煩。還有一種讓人非常氣憤,但無可奈何的說法,那就是,李仲堅根本就沒把綠林豪傑們放在眼裏。他之所以向張金稱發難,是因為張金稱的實力足夠大,值得他出一次手。至於河北綠林道的其他英雄,人家李仲堅根本沒看上,派兵前來征剿的話,不怕豪傑們跑得快,而是怕對不起自家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