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第一章 秋分 (一中)(1 / 3)

第三卷 第一章 秋分 (中)

巨鹿澤與襄國郡治所龍岡城之間的距離隻有六十多裏,大軍亥時出發,天亮時剛好趕到。城裏的官吏早就是被張家軍打服了的,哪裏敢多做抵抗?還沒等羽箭射到城頭上來,一幹文武已經打開城門,跪在門口恭迎張大王前來巡視。

兵不血刃奪了郡城,張金稱心情甚佳。一邊派出親信入城維護治安,以免有人趁亂惹事,給張家軍臉上“抹黑”,一邊命人將襄國郡的大小官員叫到跟前,和顏悅色地說道:“老子為人講信譽,不像爾等那個狗屁朝廷,前腳拉完了屎,後腳就趁熱坐回去!爾等盡管放心,既然爾等沒短過老子的保安費,老子自然要要保爾等的平安。此番隻是借道經過,等大軍過完了,爾等該敲鼓的敲鼓,該打鑼的打鑼,該給朝廷的報信的報信。說打得老子落荒而逃也好,血戰奪回郡城也罷,盡管吹!反正隻要沒真跟老子動手,老子也就不難為你們!”

“不敢,不敢。大,大當家對我等有不殺之恩,我等感激不盡。豈能再胡亂吹噓,壞,壞了大當家的威名?”一幹倒黴蛋官員聽聞能保住性命,早已暗中念了不知道多少回佛。此刻聽聞張錦程居然讓他們繼續當地方官吏,還要向朝廷虛報戰功,嚇得額頭冷汗之冒,一個勁兒的擺手稱謝。

“讓你們吹你們他娘的就盡管吹,拿老子的話當放是屁麼?”張金稱眉頭一豎,張口便罵。“換了別人來當郡守,老子還得跟他打一場才能把他打服,還不如你們幾個用著順手呢!想活命的,就別跟老子客氣。否則,莫怪老子不講道理!”

您老什麼時候講過道理來著?眾官吏心中暗罵,口中卻隻有唯唯諾諾。唯恐說錯了半個字,惹得張大王發火,將眾人的心肝挖去做下酒菜。好在張家軍正忙著趕路,僅僅在城內停留了一個時辰,便匆匆而去。臨行前,順手將市署、府庫裏準備上繳給朝廷的銅錢和米糧洗劫一空。

損失的那些財物,都能從大戶和百姓頭上再刮出來,並不足以令地方官員們撓頭。但如何向朝廷彙報,卻讓大夥徹底為難了。按張金稱說的寫吧,未免吹得太過,謊言萬一被人捅破,眾人性命難保。可說是不戰而降吧,按大隋律例,好像也是個死罪。沒死在張金稱手裏卻被朝廷給剁了腦袋,做這種傻瓜也實在需要些勇氣。商量來商量去,終於有一個書吏想出了個好主意。建議郡守大人以不變應萬變,就當大夥集體做了一場白日夢,事實上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反正如今天下變亂紛紜,未喪城失地,就不會引起朝廷的太多注意力。隻要大夥自己不主動上報,無論是京師還是東都,誰還會派人查查張金稱是否進入過龍岡城?除非朝中大佬們閑的蛋疼!

眾官員聞聽此計,紛紛叫好。立刻派遣衙役張貼布告,安撫百姓,嚴禁傳播流言蜚語,更不準大白天說夢話,否則定以從賊罪論處。把百姓們嚇唬住後,又匆匆忙忙寫了幾封信,快馬送往周邊各郡。以同僚的名義提醒各郡官吏,張金稱傾巢而出,剛剛“繞”過龍岡,請大夥小心謹慎。

說來也怪,張金稱對內雖然禁止嘍囉們探聽此行去向,對外卻毫不提防。有一撥襄國郡的信使幾乎就在他眼皮底下快馬加鞭地跑了過去,他既不阻攔,過後也不派人去追。任由張家軍出澤的消息以風一般的速度傳開。

大軍迤邐南行,越沙河、翻磐山。一路上凡是按時繳納了保安費的城池、堡寨,敲打一下便走。對那些不肯繳納“保安”費的寨子、堡壘,則血戰而下,徹底將其燒成白地。就這樣打打停停地走了小半個月,攪得整個河北南部的各郡縣一日三驚,大白天都不敢開城門放百姓進出。正在各郡將士枕戈待旦的時候,張家軍卻突然又失去了繼續劫掠的興趣,在武安郡和魏郡的交界處,撿了個名叫滏山的廢棄要塞駐紮了下來。

滏山地處太行支脈,上窺武安,俯覽魏郡,地勢十分險要。萬一張家軍哪天玩得高興,稍不留神就可以逆著濁漳水穿過太行,直接殺進河東上黨郡去。這下,非但河北道南部的地方官員心中惶恐,河東郡南部的地方官員們也坐不住了。告急文書雪片一樣寫進東都去,請朝廷增加剿匪兵力,早日還地方以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