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第四章 騰淵 (一 下)二更,求訂閱(2 / 2)

如果程、王兩賊是被逼反的,則說明忘恩負義的是林德恩。以元寶藏對大隋官場的了解,恐怕這是最為接近事實的答案。“玄成聽到的消息,是不是說林德恩逼反了程名振?並且怕王,王二毛與他勾結,所以把姓王的支到咱們這裏,然後逐個收拾?”

魏征等得的就是這一問,立刻點了點頭,大聲回應,“此乃正解。如今館陶附近百姓交口相傳,第一次張金稱之所以上了緩兵之計的當,便是因為程名振和王二毛兩個少年主動充當使者,給張金稱來了個玄皋犒師。結果賊兵惱羞成怒,撤退時把程名振也綁了去。林德恩以為程名振已經死了,才於城隍廟裏邊給他塑了雕像……”

他侃侃而談,將程名振從匪窩逃命回來,館陶周家卻趁著他不在的時候,霸占了他的未婚妻的冤屈慢慢道來。然後順著這個故事延續下去,便是百姓們根據道聽途說杜撰出來的故事:程名振找林縣令告狀,希望他主持公道。而狼心狗肺的林縣令卻收了周家的好處,連夜派人給程明哲栽贓。官員和惡霸相互勾結,無法無天,導致館陶縣眾鄉勇再無鬥誌。當王二毛負氣出走,領來了張金稱的時候,館陶縣的陷落也就順理成章了。

因為心中把程名振當做了自家人的緣故,館陶縣百姓至今提起來,依舊將林縣令和周家說得十惡不赦,將張金稱說得罪大惡極,唯獨已經加入了巨鹿澤的程名振,在大夥眼裏是被逼入綠林,並且成為流寇之後,還念念不忘替大夥從張金稱那裏討要生路。雖然這個故事編得有些一廂情願,並且存在很多漏洞。但在和事實接近的程度上,卻比官吏們後來總結的報告可信得多。

元寶藏隻是個被官場磨盡了棱角的循吏,卻不是個傻子。略作沉吟,便明白魏征的話相當可信。聯想到程名振和王偉強兩個蟊賊行事的風格,他渾濁的眼中立刻燃起了光芒,“玄成的中策是……”他有些不敢相信,卻按捺不住心中的驚喜,“玄成可是認為,他們有可能被招安?”

“對,招安。但要費些力氣!”魏征笑了笑,點頭回應。“我仔細探聽了程名振的情況,據說此人事母至孝,還讀過書,寫得一筆好字!”

“倒是還沒完全忘了良心!有良心的人,便還有救!”元寶藏笑著評價。作為讀過聖賢書的人,無論做得到做不到,“忠孝”兩個字總是要掛在嘴邊上。程名振對待其母的孝行,則又讓元寶藏找到了招安他的另外一個借口。

魏征點點頭,繼續道:“此外,據我所知,程名振乃將門之後,其父據說是卷進了高穎老將軍的官司,被發配去了塞上。他在館陶縣做兵曹時,曾經多次求肯林縣令,請對方幫忙尋找父親的下落。如果大人能動用關係幫他找到父親,再由其父出修書之,曉之以禮,動之以情,估計十有**能勸得他棄暗投明。張金稱第一次攻打館陶時,拿程名振倉促訓練過的千把鄉勇都無可奈何。如果程名振肯替大人效力對付張金稱,恐怕巨鹿澤之患,今後再也威脅不到我武陽百姓的頭上!”

說罷,他熱切地看著元寶藏,期待對方能給自己個肯定的答複。以元寶藏在大隋官場的人脈,寫封信到塞上找個罪囚,甚至直接將其“撈“出來,幾乎都是舉手之勞。誰料這舉手之勞的事情,卻讓元寶藏好生為難。沉吟了半晌,才嚅囁著說道:“這個兒,玄成有所不知。當年高穎的案子,卷進去的將領足足有二百餘人。咱們連程老將軍被發到塞上哪個兵寨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輕易找得到他?此事容我考慮一二,過幾天才好答複!”

“那屬下就先行告退了!”魏征躬身施禮,轉身便走。

元寶藏知道自己的話騙不了這位睿智的幕僚,趕緊追了幾步,低聲解釋道:“玄成,玄成暫且留步。那高穎的案子,涉及到楚公去後軍中幾大派係的權力爭鬥,背後隱藏著無數蹊蹺。我如果輕易去碰,一不小心,恐怕非但幫不了程老將軍,反而直接將其推上了絕路。到頭來程名振那廝把仇恨都算在你我頭上,這招安的事情,更是無路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