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板子打過,衙役們都招認了犯罪事實。又有拎著鬼頭刀的嘍囉走上前,像拎小雞一樣將賈捕頭和他的徒子徒孫們拎到十字路口,當眾宣讀審訊結果,然後手起刀落。
七八顆血淋淋的腦袋砍下來。無論是告狀者和把在門縫後偷看者無不歎服。更有些怨恨壓抑久了的人,在自家屋子裏焚香禱告,落淚無聲。
到了第二天審問林縣令的時候,前來告狀的苦主一下子就多了起來。按照尊老敬賢原則,張金稱命令年紀大的喊冤者優先,苦難深的告狀者隨後。由二當家薛頌帶著紙筆,依次記錄大夥的委屈。
案子整整審了一天,到了掌燈十分,薛二當家才有機會停下筆。這林縣令在館陶為官一任出頭,沒工夫造福一方,敲詐勒索,巧取豪奪的事情卻幹了不少。更有些收受賄賂,顛倒黑白的手段,連張金稱大賊頭聽了,都氣得連拍桌子。
他一拍桌案,林縣令屁股上就要吃苦。打到最後,素來懦弱的林縣令居然發了狠,凡是別人指控自己的罪名,不再抵賴,全都招認不諱。供詞足足記錄的四十幾頁紙,每一項按照大隋律法都是死罪。張金稱也是膽大包天,居然命令林縣令簽字畫押,然後派人快馬將供詞射到武陽郡城裏邊去了。
當天午夜,林縣令和心腹爪牙等十餘人被綁到街頭開刀問斬。臨刑前,這個曾經的父母官大人本想說幾句場麵話,抬頭看到圍觀者鄙夷且憤怒的目光,長歎一聲,將頭低了下去。
“張大當家這案子斷得公平!”觀完了行刑,許多百姓兀自不肯散去,三三兩兩地聚在寒風中議論。
“能不明察秋毫麼?衙門裏的董主簿都主動站出來揭發了。姓林的每年收多少好處,斷多少冤枉官司,他還不是都在旁邊看著!”也有人不服氣,小聲跟大夥嘀咕。他這樣說,倒不是因為覺得林縣令死得冤枉,而是覺得張金稱不該放過了林縣令的心腹董主簿。館陶縣誰不知道,這兩人穿的是一條腿的褲子。林縣令所做的諸多惡事,過半都是董主簿幫忙出的主意。
聽到這話的人,忍不住回頭插言,“人家董主簿那叫將功贖罪。你沒看張大當家對他那樣子麼,將來少不得要大用他!”
“就他聰明!”議論者對董主簿的行為很是不屑,“要說跟林縣令結怨最深的,就是咱們館陶縣的程教頭。可你們看看程教頭,從始至終,都沒站出來指責過林縣令一句!”
話音落後,周圍的人才猛然想起半個月前林縣令試圖在公堂上將程名振當庭打死的事情來。不覺對少年人的心胸大為歎服。雖然張金稱攻打館陶,是借著給程名振伸冤的旗號。但是,劫難幸存下來的百姓們卻沒有像少年人自己猜測的那樣,把家破人亡的帳全算到他的頭上。百姓們還記得上回張金稱打來時,是誰帶著鄉勇第一個衝上了城頭。也還記得全縣官吏嚇得畏畏縮縮時,是誰主動請纓,想方設法騙走了張金稱。
如果張金稱這次打來的時候,程教頭不是被林縣令關了起來,也許災難就不會發生。善良而懦弱的百姓們,更願意自己塑造一個同樣善良且勇敢的豪傑形象,以在黑暗中有所寄托。他們相信程名振無辜,也相信程名振不是災禍的根源。雖然少年人已經不再是館陶縣鄉勇教頭,而是張金稱麾下的九當家。(第二更,求訂閱)
“明天要審問老周家的人。程教頭的媳婦,就是被老周家搶走的!”黑夜中,有人輕聲嘀咕。帶著幾分期盼,幾分快意。
“明天大夥無論多冷都過來看!”咬著牙,漸漸散去的百姓們小聲相約。“看那對狗男女有什麼好下場!姓朱的真是瞎了眼,好好的女兒不嫁給程教頭,卻非嫁給周家那狼心狗肺的兔崽子!”
“把狗男女綁上石頭,沉到運河裏邊去!”
樸素的人群中,愛也簡單,恨也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