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得很快,當養老院的第一盆菊花黃了枝梢後,農特產店的生意也從開業時的冷遇,逐漸轉向了有了自己的客源,再逐漸到平穩經營。
農特產店的主打產品-特色番薯的價格在番薯大豐收後,市麵上陸續出現了本地和外地的各類番薯,銷量稍受了些影響。
不過好在卓楓夫妻倆及時調整了思路,將賣不動的番薯加工成了番薯粉,再加上番薯小葉醃製的小罐頭。
農特產店的客源也稍有了變動,就連周邊的一些飯店,都專門用上了她們家的番薯粉,說是用來勾芡或者是捏湯圓,味道特別好。
唯一有些美中不足的就是農特產店裏的產品種類太少了些,客人來回買的都是那幾樣,偶爾也會問起來,啥時候特產店才會有新的更好的特產品出來。
周末的那一天,卓楓想著小鮮已經去華科院快兩周了,除了由於綱轉告過一聲,一切都好以外,就沒有再傳出音訊了。
就在卓楓打算親自去華科院看看小鮮學校的學習和校園生活狀況時,小鮮掛了個電話回來,說她下周三會和張依依回家一趟。
周三的一早,卓楓特地開著車去了趟京西農貿,這一次倒不是去買番薯的,而是專門去了菜市場,打算買些好菜回家。
京西農貿的菜市場,和京西農貿一樣,熱鬧無比,養魚的賣雞的。秋天又是各類農作物的采摘季,一溜子的紅黃綠,看得卓楓眼珠子都轉不過來了。
“賣大閘蟹嘍,上好的密雲大閘蟹,斤兩足,塊頭大,”聽到了陣叫賣大閘蟹的,聲音不高,底氣也不足。
要不是卓楓剛巧走近了那家攤位,怕還聽不見攤主的叫賣聲呢。
可不是嘛,菊黃蟹肥,說得不就是吃蟹的時節嘛。
小鮮愛吃螃蟹,隻是北方的海蟹,都是從山東運來的,味道不鮮,至於河蟹湖蟹,這幾年倒聽說市外的塘子裏有養殖,就是不知道味道怎麼樣。
卓楓走到了賣螃蟹的攤子上,還沒開始賣蟹,就被賣螃蟹的人的架勢給看樂了。
一輛拉貨的卡車,再是幾個裝蟹的泡沫箱子,那架勢和早前自己和小鮮賣螃蟹的樣子還真有些想象,一看就知道是半吊子。
“大叔,您是第一次賣螃蟹啊,不能這麼幹吆喝,要大聲叫賣,喊出特色來。不過我不明白了,北京的密雲啥時候也養起了大閘蟹了?”卓楓見賣閘蟹的是個五十不到,看著一臉憨直的中年男人,一看就知道是個生手,想著自己早陣子也經曆過這樣的尷尬事,就有心出聲指點了。
再看他泡沫箱子裏的大閘蟹,卓楓吃了一驚,她的家鄉浙江也是個出海鮮的大省,她的家鄉小鎮,雖說不上是個直接靠海的漁村,可也是從小吃遍了各類河鮮海鮮的。
大閘蟹也吃過不少,吃蟹多了,看蟹也能看出了幾分經驗來。
待賣的大閘蟹被很是低調地裝在了泡沫箱子裏,用一層綠網蓋著,隻抓了兩三隻擺在了箱子蓋上。
每隻大閘蟹都有三四兩中,有長肚臍的的也有圓肚臍的。八隻腳被一根塑料繩纏繞著,兩隻大螯上長了黑乎乎的一圈毛。
“大叔,你這大閘蟹可真好,”卓楓高聲著,拿起了幾隻大閘蟹,可不是嘛,一般黑心的蟹販子,都會盡量用上粗繩,哪像是眼前的蟹販子,隻用了絲發大小的繩子捆綁住了。
上秤一稱,隻隻都是三兩五錢,就像是多胞胎似的。
“哎,大姑娘可真識貨啊,這個是好蟹,是咱一隻隻挑出來的,”魯叔就如卓楓預料的一樣,他以前隻負責經營養殖場,可沒當過蟹販子。
早陣子,黃氏養殖的大閘蟹上了市,冶子和魯叔琢磨了下,與其將蟹運到了外地,大閘蟹和人一起折騰個半死不活的,還不如就在當地的各個菜場裏散賣了螃蟹。
現在是吃蟹的季節,平頭百姓家也喜歡買了幾隻蘸薑末蒜末,下個酒吃個新鮮。
菜市場的流動性大,也不愁被人發現了這批冠著密雲大閘蟹的名的陽澄湖蟹被人發現了。
“識貨我可不敢說,隻敢說是個吃貨。我侄女和她朋友都愛吃大閘蟹,家裏那口也愛吃。這樣吧,您幫我挑上十幾隻,要新鮮的,今天中午就好下鍋蒸了,”卓楓問了下價錢,那麼好的閘蟹,價格還不貴,是論隻賣的,一隻也才15塊錢。
“好嘞,”第一筆生意就是個不小的買主,魯叔樂嗬嗬著,挑了幾隻蟹,給卓楓裝好了。
“要是好吃,下回我再來買,”卓楓笑盈盈著,
“要是真喜歡,盡管來,塘裏的螃蟹可不少,吃到十月中,綽綽有餘。”菜市場一天賣出去百八十斤的,就是魯叔和冶子輪流賣,也能賣上一個多月,就是幾家菜市場輪流跑,累壞了冶子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