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楓和豐興確定了暫時借用毛大竹的涼席店開農特產店後,就緊鑼密鼓著往返延慶和店址兩處,忙碌著後期裝修了。
好在原汁原味的農特產店,也不需要特別的裝修,隻用是有幾個貨架,擺放合適的產品就可以了,再擺上了毛大竹上次從寶山寺帶回來的紫竹盆栽,環境看著也是樸實中帶著幾分雅致。
農特產店試營業期間,賣得產品也很單一,三種新品種的番薯,經過加工的特級番薯粉,醃製裝瓶的番薯小葉。
人手也不用多,就借了毛大竹的一個老店員,先試水著銷售一陣子。
於綱上次答應了小鮮,說是把產品拿過去化驗,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於綱關照過還是農莊的產品確實很好,送過去檢驗後,確認了是綠色無汙染的產品後
,就給頒了農科院推薦綠色產品的綠底黃框的。
卓楓把那個牌子掛在了牆上,看著還真有幾分氣派。正式開業的前一天晚上,卓楓和小鮮一起再次核對店裏商品的價格時,毛大竹在旁瞅著。
“侄媳婦啊,你這價格不對,”毛大竹有個早夭的侄子,算起來和豐興差不多大。他和豐興處得好,就將他當成了子侄輩看,卓楓就成了他的侄媳婦輩了。
“對啊,水電和人工都照著您涼席店的開銷算的,”農特產品店的用水比涼席店要大一些,再照著市場上現在的相應農特產品的價格,算出來的價格不說最合理,也是八九不離十了。
“我老頭子活了這麼大把年紀,吃過的米比你吃過的鹽還多,絕沒錯,價格要這麼算,”毛大竹當即就幫卓楓改了價格,那價格讓卓楓當場就傻眼了。
番薯外麵是兩塊二一斤,店裏是三塊。番薯粉市價八塊一斤,店裏是十塊。番薯小葉之類的醃菜的價格更是由五塊一瓶,直接漲到了十塊一瓶。這樣的價格,哪還有人賣哦。
抱著如此的懷疑,農特產品店開始了第一天的試營運。
開張那天,曾母送了個氣派的金身招財貓,本來曾母海想再買一對鮮花花籃,市麵上流行開業送花籃。可小鮮說了,花籃沒幾天就焉了,被路人再扯掉幾株,擺門口還要處理。
毛大竹讚助了百來個竹編的籃子,凡是到店裏的前一百名客人,都能獲送一個。
開業當天很冷清,涼席店對門的水牛皮涼席的老板還在旁看著笑話。
毛大竹聽著冷言冷語,也不介意,還不無得意得說著:“五君子現在是不開張則矣,一開張就吃三年,改走高端路線了。”
上次邱老板過來封紅包時,聽說毛大竹在為找材料的事擔心,拍著胸脯保證,竹料包給他了。
產品也可以多元化,不隻是夏天用的席子,枕席,餐墊,蒲團甚至是門簾,一周隻要來一套,毛大竹就能應付五君子的日常開銷了,想想這個,毛大竹心裏就熱乎。
旁邊的小區居民和上班族都沒發現,樓下多了家農特產店。最早發現農特產店的,還是幾個被買番薯送籃子的廣告吸引過來的老頭老太。
附近小區四合院裏的的老頭老太都是把價錢數的比禿子的頭發還緊的人,心裏打著算盤,一個手工籃子賣二十塊錢。
農特產店裏的籃子編得結實,一個算三十塊。農特產店裏的東西,貴了幾毛,買個一次兩次得也還是淨賺的。
抱著這樣的心思,第一天,有兩個老太,一大爺拎走了四個籃子和十幾斤番薯。麵粉因為貴了兩塊錢,暫時無人問津。
其中一名住在了四合院的老太當晚就做了個番薯燜飯。五點多,六點不到,像往常的一樣,老太讓自家的老伴在院子裏擺了張桌子,炒了三兩個菜,擺開碗筷吃起了飯來。
五點多,四合院裏其他的住戶,接小孩回來的、下班回來的,時時就走過了幾個鄰居。其中一個剛從幼兒園的小男孩,肚子正餓著,見了老太鍋裏冒著香甜熱氣的番薯,嚷著要吃番薯。
老太是個和氣的人,自家兩口子也吃不完一桌的飯菜,就夾了塊番薯給小孩吃著。
“好吃,媽媽,我也要吃番薯,”小孩子的嘴可是最老實的,一吃就覺得老太家的番薯比以前吃過的都好吃。
這年頭,孩子們的嘴都是被零食給吃壞了的,難得挺挑嘴的跳得厲害的孩子說是要吃粗糧,總好過吃什麼垃圾食品,也不是什麼精貴的東西,年輕的媽媽就上了心。
可這個季節,去哪買番薯?鄰居那個年輕的媽媽就隨口問了老太,心裏記下了,第二天就去了老太所說的農特產店裏,照樣也拎了幾斤番薯,賣番薯時,年輕的媽媽看著店裏掛著的農科院推薦綠色無汙染產品,心裏一動,就又買了幾斤番薯粉和番薯小葉罐頭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