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們點點頭,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趙丹峰一定想不到自己幾個月前的無心之作,在今天會掀起如此波瀾,更不會知道因為此事還掀起諸多曲折。這是後話不提,現在的趙丹峰正專心致誌享受著開機儀式帶來的快樂。
大多數開機儀式都是程序,無聊,長篇大論的代名詞。《十七歲不哭》也是如此,一圈領導排排坐吃果果,等著剪彩。和普通剪彩的區別,隻不過紅綢是係在一部攝影機上而已。各路領導都要講話致謝,發表感言。從民族命運到個人前途,吹的這部電視劇能救人水火一樣。除了一句收視長虹,其他都可以當做沒聽見。
能從這種儀式裏感受到快樂的,一定得是奇葩,趙丹峰就是這樣一個奇葩了。認真看著,記著這些領導剪彩的流程,動作。說話的語氣語調,遣詞造句。趙丹峰覺得自己肯定用的到,等到自己也有麵子剪彩的那天,一定得把場下的記者都給噴暈了不可。
說到記者,的確是來了些。不同於打著各式旗號的娛樂記者,今天的開機儀式來的都是正規媒體。市區媒體就不說了,央視自己人也來了。反而是最該來的娛樂媒體就來了兩三家,還全都是雜誌。
這也是趙丹峰要求高,本身這年頭內地娛樂圈都還沒這個叫法,現在是真正的演藝圈。興起娛樂圈的叫法那得是世紀末的事情了,當然,也就是這一兩年了。以兩千年為一個標誌的話,從九八年第一檔電視娛樂新聞節目在民營頻道開播,到之後各大衛視紛紛跟進,九七年隻能算是孵化期。成熟的娛樂記者還在自我孕育中,新聞體係都還在摸索中前進。特別在記者探班,找新聞這一塊,要一直到章梓怡拍《臥虎藏龍》開始,引入好萊塢流程,才算是有了一個套路。
現在一條娛樂類新聞出來,要麼得演員自個去找記者,說,我這拍一片子呢,我找一哥們帶你進劇組拍幾張新聞照片。要麼得電影製片廠,電視劇製作公司,文化公司說,哥們,我們這一新片要拍了,內容是什麼什麼,表現的是什麼什麼,亮點是什麼什麼,你來寫個報道吧。從這就看得出來,這年頭的娛樂記者其實就是正規雜誌社的記者,不是隨便給了點錢就拿著機器偷拍的狗仔。他們既按照長久以來記者的工作方式工作,也開始探索起了新的工作方式。
總之,就來了這麼幾個老弱病殘,很正常。國內現在隻要不是合資的片子,甭管你是誰導演,誰主角,劇本哪怕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也都這待遇。
記者們主要目標當然是放在領導身上,這都是可以留檔的素材。當然,也忘不了小演員們。劇組主創人員大合照,便是將幾位領導安排在中間,小演員們蹲在前邊,用這畫麵拍攝的一張照片。之後趙丹峰還收到了這張照片,結局是被趙岩很細心的裝相框裏,掛在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