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耒坐的離導演最近,戲裏郝耒飾演的楊宇淩戲份也多,免不了要第一個講。郝耒講起來很自信,“我認為楊宇淩這個角色,是一個有上進心,聰明好學,又很自信的女生。這樣的女生在現實裏總是會讓其他同學對她產生信任,容易建立威信。對於男生,估計會又愛又怕。這樣的女孩,都會有一點傲氣,所謂的刀子嘴豆腐心,我想就是這樣。但是作為一個高中新生,這個女生又應該是單純的。”
僅僅說了個人物定位,趙丹峰就覺得保準郝耒得做了很長時間功課。這已經把人物角色的特點闡述的很明白了,也點明了戲裏人物相處和交流的方式。聽郝耒講,劇組大部分人都很認可,剩下那部分是在開小差等著吃飯的。
導演講了兩句,大部分是認可的,隻是加了個,對人要熱情,不記仇的熱心腸。郝耒認認真真在筆記本上記錄。片刻,又闡述了對於戲中幾段重點戲的認識和看法,這也是交流會的重點之一。沒有這些交流,拍的時候,浪費的不光是膠片,還有時間和精力。導演要知道演員的想法,演員也要了解導演的設計。這種交流不是開拍前幾分鍾的講戲可以解決的事情,一定是需要全體演職人員參與,才能做到大家心裏都有底。
郝耒斷斷續續講了小二十分鍾,趙丹峰懷疑這姑娘不得是把劇本都背下來了吧,都不帶看稿的。要說這準備時間長了就是好,對各方麵都照顧的到。連對話的小細節,都一一揣摩了。無疑這對於拍攝時是個巨大的幫助,但要說這事兒就一點壞處沒有,那肯定也不是。
準備的時間長,但缺乏和導演,演對手戲的演員,甚至攝影,美術的溝通。會造成一個問題,那就是演員一旦遇到和自己設限的部分不同的地方,會有一個艱難轉彎的過程。轉一個彎,很可能就會讓自己之前準備的東西全部報廢,也是對自己信心的打擊。
當然,這樣用功準備的態度是沒錯,但方法上,還是要講究一下。趙丹峰知道雖然自己在燕京,著實也沒什麼時間跟劇組溝通。從知道自己要來拍這部戲,到進入劇組,前後也有一個多月了。也就跟導演見過一次麵,還閑扯了半天。何況更多精力還投入到了那邊拍電影上。大部分空閑時間,趙丹峰隻是看看劇本,熟悉劇情,對於人物的自我設定,幾近於無。
所以輪到趙丹峰說的時候,趙丹峰清了清嗓子,簡單的說道,“這是個自信,理性的高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