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為並秦而來(1 / 2)

“占我涇水之東,滅我諸地之邑。如今我與義渠大戰,原軍竟是偷襲都城,姬瑤實欺我太甚!”

在當前指名道姓就是一種罵人的方式。

秦國都城被原軍占領的消息剛剛傳到涇水上遊北岸的秦軍營地,帶來消息的卻不是秦國人,乃是從代地趕來的趙毋恤。

得知都城“雍”被原軍攻占的秦國君臣自是做出大憤的表情,不止一人揚言要跟原國拚了。

話說,秦國君臣真的不知道“雍”被原軍偷襲並且占領的消息嗎?沒有可能的事情。他們早就已經得知,隻是將消息壓了下去而已。

秦君刺看上去非常憤怒,著實也是遺怒難消,心裏卻想著目前的秦國根本打不過原國,開始思考趙國之主趙毋恤親自過來通知這個消息有什麼目的。

“如今原國勢大,看似別無生亂之象,委實難以匹敵。”趙毋恤說道。

這話在秦國君臣聽來卻像是在激怒。

秦君刺沒有耐心跟趙毋恤廢話,比較直接地問道:“代君此來,尚有它事?”

趙毋恤答道:“原國亦有對代國用兵跡象。”

假的。

純粹是趙毋恤得知原國西征,幾乎沒有難度就拿下秦國都城,很清楚一旦秦國失去了“雍”再無基業跟原國硬撼。

考慮到秦國目前進行遊牧的人口遠遠超過定居農耕的人口,原國應當不會死追秦國的遊牧部落,該輪到出兵打擊代國。

趙毋恤還能猜出原國必將對燕國用兵,並且一定是在三五年之內。

代國有派人前往燕國,能夠取得甚麼效果就有點不好說了。

那些並不難猜,沒有國家願意腹背受敵,原國先後兩次擊敗以楚國為首的聯軍,一時半會無法跟他們決出勝負,必定會想著剪除秦國、代國和燕國,用以保證後方的安穩。

“毋恤有遷徙避禍之心,向西往大河九曲之地,向東則入燕國。特來告知兄長。”趙毋恤說道。

所謂的大河九曲之地就是河套,目前屬於樓煩的勢力範圍。

趙氏代國一直以來跟樓煩大小摩擦不斷,追擊樓煩敗兵偶然進入河套範圍,一看之下發現河套不止適合放牧,同樣能夠進行農耕,著實是一塊寶地。

“舉國遷徙……”秦君刺呢喃道。

得知都城已經丟失的秦國君臣不止一次進行小範圍的商議,回去光複“雍”對現在的秦國很難辦到,幾次商議下來的決定是先退回“冀”地。

這個“冀”地曾經也是秦國的都城之一,位於渭水的上遊,跟秦國的老牌盟友綿諸離得非常近。

綿諸在諸夏的名聲不顯,滅亡時也不見史書記載過程,後來成為秦國隴西郡的一部分。

秦人曾經在“西垂”養馬,勢不如人之下再回去西邊蟄伏不算什麼,積蓄力量進行等待,原國陷入頹勢則卷土重來,原國依舊強大則向西進行擴張,不信原軍在應對中原諸侯時還有餘力西進。

“入燕?”秦君刺心想:“有多久沒有聽到燕國的消息了?”

沒開玩笑,自從大河變道之後,燕國就與中原諸侯失去了聯係,算起來有一百年以上的時間了。

秦君刺不明所以地問道:“舉國入燕?”

趙毋恤將自己的猜想說了出來,最後說道:“我入燕借地,以圖共抗暴原,想來燕君無有拒絕之理。”

對於原國會攻打燕國這一點,秦國君臣聽趙毋恤一番講述,馬上認可了趙毋恤的推斷。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