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亡之亡也(1 / 2)

天寒地凍的時節之下,周王室逃亡的公卿經由各條道路抵達“濮陽”了。

他們大多是走進韓氏封地的路線,再沿著少水北上,中間拐向現代太行山地界,途經“壺口”進入“寒氏”隨後抵達“邯鄲”先行落腳。

有些公卿表明身份,得到了韓氏的禮遇,又在韓氏派兵保護之下才能抵達“邯鄲”。

更多的公卿憎恨韓氏不來馳援,身邊不再有數十上百仆從伺候,別說是保證生活質量,不被餓死或被野獸吃掉都算幸運,還是選擇艱難前行。

他們這是來找原國之君求援,也能是一種控訴原國在周王室有難時怎麼沒有出兵援救的行動。

現階段,楚軍攻破“洛邑”之後,少量楚軍見好就收想要歸國,更多的楚軍仍舊在周王室地盤內肆虐。

周天子被殺固然是一件大事,對於公卿們來說更大的事情則是亟待收複失地。

天子死了?沒有子嗣的話,大不了從血緣關係近的公子裏麵去選。

公卿們要是沒有了封地,他們連混吃等死都辦不到。

麵對失去領地的周王室公卿,或許有貴族會進行招待,長久白養著則是屬於沒有可能,更不會吸納公卿成為自己的家臣。

到了禮崩樂壞的時代,再落魄的公卿也是天子直屬的公卿,他們的身份著實過於特別,不像分封國的公子或公孫實在不行還能投效他國且得到接納。

往簡單了說,吸納天子的近臣太受忌諱,有野心想接納則會擔憂忠誠度方麵的問題。

類似的情況出現在曆朝曆代,王朝到了末期之後,有皇室血緣關係的人,他們的處境既尷尬又絕望,最好的下場是隱姓埋名成為一戶不起眼的普通人家。(劉曄投奔曹操時,曹操是漢臣)

原國的一些家族善待了逃亡的周王室公卿,輪到國家直屬的官員則是出現了一種另外的情況。

時代正臨變革之際,舊有的規則沒有完全消失,新的規則在被適應的階段,原國有許多的改變,各個家族則是仍舊保有很多自主權。

原國的家族怎麼接待周王室的公卿屬於私人的態度。

在國家任職的人被直接言明或是暗示,不得接待來自周王室的公卿,同時不必去做任何刁難的事情,隻當那些人根本就不存在。

周王室早就落魄了,太多的公卿在醉生夢死中消磨掉了誌氣,乃至於變得愚昧。

任何一個群體中都不會缺乏聰明人,他們在發現原國的官方無視自己之後,稍微琢磨立刻就知道事態不妙了。

劉卿是比較清醒的公卿之一,恰恰因為足夠清醒而感到絕望,麵對一幫人在討論,全程沒有開口講哪怕一句話。

“原君受君恩,不思維護天子,如今更是怠慢我等。”

“非也,智氏予財貨,天子賜爵位,不過交易耳。”

前麵還講禮法。

後麵則就將一切赤裸裸地掀開了。

如果第二條說法傳出去並且被世人所接受,諸夏將進入到另一個時代,大家可算知道原來國家是可以用財貨購買的。ωωω.Lωxδ9.org

國家也是貨物?這種“道理”在歐羅巴那邊沒有什麼值得稀奇。問題在諸夏大地行不通,也不應該存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