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觀時待變(1 / 3)

很早之前,早到智氏還沒有代晉,智瑤曾經向楚國提出過“平分天下”的意願。

當時的楚國君臣有意加劇晉國的內亂,對智瑤執行了虛與委蛇的策略,一度還在外交場合上表態支持過智氏。

輪到智氏滅掉衛國又占據齊國大半疆域,楚國君臣立刻變臉針對智氏了。

如果不是吳國突然間崩潰,楚國絕不會坐視智氏代晉。

可惜的是當時的楚國精力全被牽製在南方,沒有能夠趁智氏代晉的時候北上,後來則是一直站在原國的對立麵。

所以說,智瑤選擇代晉的時機非常恰當,不止楚國無力北上幹預,宋國急切想分杯羹,越國幹脆就是動彈不得,其餘諸侯也因為吳國突然沒了有點無所適從。

新生的原國疆域非常大,尤其是控製了中原相當多的精華地帶,恰恰是因為這樣才讓楚國立場變得堅定,後來宋國也站到了原國的對立麵。

諸侯真的不傻,很明白誰強,他們就應該針對誰。以前晉國和楚國輪流被針對,換成了針對原國而已。

現在,鬥懷代表楚君中來舊事重提,講實話就是智瑤不再認可南北共立的格局。

一次喪失一二十萬大軍的楚國陷入了絕對虛弱的時刻,不過楚國的底蘊仍然還在,給予他們十來年的時間休養生息,超大概率能夠回過氣來。

宋國站在原國的對立麵,某種程度上算是對反原聯盟進行了一種實力彌補?

這樣一來的話,換成智瑤對楚國虛與委蛇了。

智瑤等鬥懷離去,笑著說道:“今日之事,務必使鄭國君臣知曉。”

鍾武問道:“楚國君臣用計?”

其餘人也有相同的疑問。

要是楚國真的想對原國服軟,有楚軍當內應的話,應該說“新鄭”一定要被攻破了。

看上去智瑤並不信任楚國君臣,否則主動將楚國使節的行為透露出去,豈不是將楚國君臣賣了的同時,增大了攻克“新鄭”的難度?

司馬穰苴說道:“君上亦在用計。”

這樣一說,大家都回過神來了。

他們根本不用糾結楚國求饒是真是假,將水給攪渾之後,得利的反正會是原國。

一旦楚國與鄭國互不信任就是最大的破綻,原國這邊完全可以根據實時動態做出及時的反應。

司馬穰苴又說道:“臣以為越國今歲當有動作。”

楚國扛不住的話,不止鄭國要崩盤,連帶宋國也會退縮。

原國一家獨大的之下,勾踐再不及時做點什麼,等待鄭國滅亡,楚國無力再與原國爭鋒,宋國可能重新與原國修好,等待越國的將會是什麼?

韓庚問道:“齊地需以增兵?”

八萬越軍駐紮的所在地距離“新鄭”太遠,並且主戰場的二三十萬聯軍打不過原軍,八萬越軍到來也無法改變局勢。

智瑤說道:“寡人已向陽虎下令,盡快撲滅魯地反抗。”

一句話聽得大部分人露出苦笑。

他們已經發現了一個事實,也就是智瑤總能事先做出安排,顯得某人發出的警示有點多餘。

智瑤看到眾人的表情,態度誠懇地說道:“寡人一人力薄,還需仰仗眾卿傾力相助。”

大家能怎麼樣?當然是表忠心了。

在接下來的數天裏麵,作為主戰場的“新鄭”恢複小打小鬧,流血變少是真的,某些方麵的凶險卻是在加劇。

關於楚君中派出鬥懷見智瑤被傳出許多版本。

楚國向原國求饒的版本流傳的最廣,很是振奮了原軍的士氣,同時也打擊了楚、鄭聯軍的士氣,並且讓雙方產生不信任感。

有那麼一個版本讓鄭人尤其擔憂。這個版本是楚軍要將“新鄭”獻給原君瑤,換取楚國君臣以及受困大軍能夠安然返回楚國。

在輿論一陣動蕩的情況下,原軍在“宛”與那一支為數八萬的楚、鄭聯軍爆發大戰。

雙方先是進行了四天的野戰,原軍先期充當主力的是智徐吾所部,後來程朔率軍抵達,內外夾擊之下重創楚、鄭聯軍。最終楚、鄭聯軍還是有五萬多人躲進了“宛”城之內,一時間將一座不大的城邑堆了個擁擠不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