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一觸即發(2 / 3)

“楚、鄭果然大肆調來援軍。各地細作上報,以規模算,鄭國動員當在十萬;今歲北上楚軍,或在八萬?”司馬穰苴被從齊地調了過來,充當這一戰的參謀長。

原國沒有“參謀長”這個官職,司馬穰苴的官職是中尉,履行的卻是參謀長的職責。

關於鄭國和楚國會有多少兵力參戰的相關猜測,戰前原國君臣已經進行過預測。

司馬穰苴又說道:“暫未窺見越軍蹤跡。”

原國有細作在越國,隻是勾踐長期不在都城“會稽”的關係,增加了原國獲知越國詳細動態的難度。

目下,勾踐還率軍在越國的北部,駐紮在一個叫“中城”的地方。

同時,服役長達三年之久的八萬多越軍一直沒有被解散,一部分駐紮在“琅邪”,另一部分則就是駐紮在“中城”了。

司馬穰苴說的沒有窺探到越軍蹤跡,指的是沒有越軍在向“新鄭”移動。

“‘新鄭’城內敵軍多寡?”狐解問道。

司馬穰苴答道:“約有八萬之眾。”

狐解點頭,又說道:“城外尚有七萬楚軍、三萬鄭軍?”

去年,楚軍一共有接近三四十萬的北上規模,原軍消滅的數量約在十三萬左右,逃回或是失蹤的楚軍有個二十來萬。

新一輪北上的楚軍,裏麵肯定有不少是去年逃回去的楚人?

而今年楚國隻有八萬楚軍再次北上,裏麵的原因很是值得深思。

韓庚好像是發現了什麼似得,神色輕鬆地說道:“如此說來,當前敵軍約在三十萬,大多乃是一敗再敗之兵?”

坐在主位的智瑤能夠將眾人的臉色看在眼裏,發現除了韓庚之外,不少人好像是變得有些飄了啊?

似乎也不能怪他們?去年七萬原軍對戰接近四十萬的敵軍,以戰事結果定論的話,無疑是取得了一場大勝。

七萬打四十萬能獲勝?今年原國可是一下子出動了四個滿編軍團的十五萬大軍,很多人看來就是勝券在握。

司馬穰苴看了一言不發的智瑤一眼,覺得有必要提醒眾人,說道:“現下‘新鄭’乃是困獸,鄭國亦然,楚國必救其君臣;另,宋國或出兵十萬參戰,前來‘新鄭’,往曹地,猶未可知。”

所以,今年敵軍的規模也是在四十萬以上!

從用兵規模來看,確確實實是進入到戰國時代了。

以往,一再動輒十萬左右的動員僅是晉國和楚國,其餘國家哪怕是吳國或鄭國、宋國,用兵規模沒有超過十萬。

現在呢?全國人口約在一百二十萬左右的鄭國,他們動員了十萬人實際參戰;人口規模約在一百三十萬左右的宋國,沒有本土遭遇入侵的危急之下,他們動員了八萬的士兵。

話又說回來,不算智氏曾經動員五十萬人的模式,也就是光動員了那麼多人,大多數被動員的人卻沒有離開故土,去年楚國動員三十多萬士兵北上,又給楚國搶到一個“成就”了。

智瑤總算開口說話,邀請道:“諸位且隨寡人遊覽‘新鄭’。”

他們不止一次來過“新鄭”附近,今次看待“新鄭”的目光以及想法應該有新的覺悟,一切隻因為這一次他們要對“新鄭”展開攻城行動。

經過一再擴張的“新鄭”,它的占地麵積一直在增加當中。

早先的“新鄭”是先建立城郭向外擴張,當時已經發生某任鄭君射了周天子一箭的事件,鄭國當然不用在意周禮的限製。

一次次建立城郭,每一次“新鄭”都在向外擴展,幾十年的擴張之下讓“新鄭”變成諸夏大地占地最廣的一座城池。

“楚軍皆在南門,鄭軍屯駐西門、北門,東門並無城外駐軍?”韓庚覺得‘新鄭’城內的東麵一定屯駐了大量的守軍。

現下的“新鄭”各處城牆之上,一麵麵旌旗隨風招展,還能看到守軍的身影遍布各個城牆段。

狐解指向了某處,問道:“此是作甚?”

那邊有非常多的輔兵,他們從其它地方收集來砂石與泥土,好像是在築台一般。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