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原國的太子是該亮相了(3 / 3)

如果是其它文明,諸夏這邊弱小,他們才懶得多想。

換作諸夏足夠強大?這種邦交姿態也許能成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手段。

怎麼傳播?強大到誰都無法忽視,其它文明肯定要搞懂諸夏文明熏陶而出的思維啊。

朝會上沒有提到征召多少軍隊。要集結多少兵力這一點,私下早就有了結論。

這一次,原國會集結七萬左右的兵力應對南方,兵力來源是智氏的常備軍,加上一個滿編軍團和一萬騎兵;鍾氏出動一個“師”的兵力,狐氏出動一萬左右的騎兵。

韓氏?他們主要負責應對秦國。

考慮到韓氏的戰鬥力比較差,需要狐氏作為輔助,並且智瑤還讓駐防涇水一線的中行氏配合。合兵約是六萬左右。

關於北部?原國在句注山和夏屋山沿線有萬餘駐軍,再調去五六千騎兵到句注山以西平原巡弋,問題應該是不大了。

像是範氏、張氏、崇高氏等等家族?智瑤怎麼可能讓他們身處事外,作為原國的一個家族,納賦是一種義務與責任,隻是這些家族的戰鬥力比韓氏還差勁。

所以了,智瑤對那些家族進行征召,主要用於原國內部的衛戍,其中魏氏舊地、仇由、中山、齊地也是他們衛戍的一部分,同時也能算是一種預備部隊。

“諸地征召,大將軍與國尉處理。”智瑤說的是除開張氏等家族,原國還需要一支後備部隊。

狐尤率先出班,孫武緊隨其後,向智瑤行禮領命。

那麼就是除了動員野戰和負責衛戍的部隊,原國還會進行新一輪的征召,隻是事態不緊急到一定份上,最後一批征召的部隊會待在家鄉附近操練,並不會進行調動。

朝堂之上的氣氛變得非常肅殺,要說原國眾臣有多麼緊張則是未必。

以前的晉人,現在的原人,他們並不害怕戰爭,某種程度上還渴望戰爭。

尤其是那一批立下眾多功勞才在原國有一席之地的人,無論是獲得爵位,還是擔任了官職,他們需要更多的功勞作為晉身之階,怕的不是爆發戰爭,想的是怎麼參與進去啊!

智瑤看著表情熱切的眾臣,想道:“好戰進行開拓時是益處,一旦國力不允許繼續進行開拓,反噬就要來了。”嚛魰尛說蛧

不過,哪怕出現反噬也是長久的以後,大不了智瑤學漢武帝晚年作態來給國家降降溫。

關於這點,智瑤占始皇帝的便宜不是一點半點,遭遇肯定跟始皇帝不一樣,至少智瑤有會有王後,也不會令儲君之位莫名空缺。

“父上。”

“哦,是開啊?”

智開步入室內,規規矩矩地行大禮問候。

“今次往‘洛邑’一行,多聽多看。”智瑤沒有放下手裏的筆,一邊書寫著什麼,一邊囑托。

智開先回了一聲“諾!”,沉默了幾個呼吸,說道:“從‘洛邑’歸回,孩兒想向父上討份差事。”

出使“洛邑”將往返腳程算進去,大概需要花費兩個月的時間,到時候恰好就是春季下旬。

不出意外的話,春播之後楚國就會出兵北上,同時秦國和代國也將展開自己的動作。

大多數孩子有什麼理想,一般是從效仿父親開始。

智開是聽著智瑤的故事長大,啟蒙由智申進行,教導方麵是智瑤親手抓,隻是大多數時候智瑤以留功課的方式進行教育。

聽了智瑤那麼多的事跡,不免會讓智開想追尋軌跡,沒有少接觸農事,以前也有參與每年夏季和冬季的軍訓事務,覺得時候有自己的戰績了?

“往北?”智瑤聽了智開的請求,目光在智開身上巡視良久,問道:“進駐兩山,抑或統率騎兵?”

老實說,智瑤可不想智開去麵對趙毋恤統率的騎兵,要說點什麼,兒子又說話了。

智開說道:“亦可隨父親南下。”

智瑤聽到稱呼的轉換有些莞爾,笑罵道:“滑頭。”

什麼意思啊?

。您提供大神榮譽與忠誠的我在春秋做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