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鬥懷救王心切,不計傷亡進行猛攻。
同時,假的交戰就是假的,真實的交戰更為真切,聯軍營寨裏不全是蠢貨,一定會有人醒悟過來。
大規模的交戰再次開啟,打了約兩個時辰之後,聯軍的營寨裏果然再一次有了動作。
這一次,聯軍營寨近乎傾巢而出,也就是能動彈的人都被動員了起來,傷兵與病患被留在原地,其餘人要舍命突圍了。
“受困敵軍僅剩兩萬餘?”智瑤覺得這個數量很合理。
圍困戰打了將近三個月,原軍這邊也不是沒有死傷,傷亡人數約三千,傷患數量多一些,陣亡人數不超過八百。
範蠡說道:“敵軍餓斃、傷重而亡者眾也。”
是啊,遭到圍困之後,各項生活質量肯定會出現斷崖式的下降,非戰鬥損員必定會更嚴重一些。
在這三個月裏,聯軍一開始還有足夠的柴薪,每天怎麼都能吃上一口熱的。
到後來,儲備的柴薪嚴重不足,哪怕能開火造飯,重新溫熱則是不可能了。
更後來,喝一口涼水,生米都要往肚子裏吞咽。
至於說病患的救治,平時都沒有靠譜的救治手段,能奢望在艱苦條件下得到良好的醫治嗎?
季節已經來到冬季,氣候一天比一天寒冷,暖和氣候下能熬得住,到了寒冷季節就真的更難熬了,不少聯軍士兵在睡過去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所以,聯軍的大批減員真不是死在原軍的利器之下,超過三分之二是一種非戰鬥減員。
“君上,楚國援軍拚死,新軍傷亡增大。”孫武派人過來彙報。
智瑤早做了準備,吩咐道:“楚軍既是來援,便使其入營。”
反過來說,不能讓諸侯給成功突圍了。
這要原軍出動更多的兵力將出營的聯軍給堵回去,同時不能讓原軍遭到兩麵夾擊,需要對戰場態勢有比較強的可控性。
來援的楚軍可算是推進到聯軍營寨三裏之內,不再被樹林擋住視野之後,雙方都能目視到對方了。
那一刹那,聯軍發出歡呼之聲,來援的楚軍也是瞬間士氣大振。
“需使敵軍騎兵不敢輕易逼近,亦需保有退路!”葉公說道。
他們是要接應被困的友軍突圍,不是來增加受困的軍隊數量,自己在猛攻的同時,也需要聯軍自己奮力殺出來。
援軍進入營寨後果會很難料,誰不懂這個道理呢?
對他們來講最迫切的是重新取得聯係,可是想要辦到的難度著實太大了!
鬥懷現在對葉公有比較大的意見。
之前,葉公可能是過於謹慎,也能解讀為膽子太小,或救援楚君章的心情不迫切,反正是鬥懷發狠不計傷亡硬拚才造成突破。
鬥懷本部在不到兩刻鍾的時間裏傷亡數千,怎麼可能心裏會沒有怨氣呢?
隻是,目前以救出楚君章為首要大事,盡管鬥懷心裏的怨氣不小,還是決定以大局為重,說道:“阻我敵軍有意退卻,乃是為使我入營。如今,大王難以突圍,我不得不前也!”
這也是原軍的一種陽謀吧?他們用更多的兵力在阻止聯軍從營寨裏突圍出來,用在阻擊楚國援軍的兵力少一些。
腦子沒有陷入發昏狀態,不難看出原軍沒有用心在阻擊楚國援軍,偏偏無論是葉公還是鬥懷,他們明明知道原軍的意圖,還是無法止步不前。
智瑤這邊也在麵臨一個難題。
楚國不愧是楚國,專門出一些很莽的君主。
曾經有楚共王和楚莊王喜歡列於陣前,或許是因為有天下第一神箭手養由基當頭號保鏢,又有天下第二神箭手潘黨當後備,同時還有君權不可冒犯當保障,著實不怕給陣亡了,但是兩位楚國君主的膽子真心不小。
現在,楚君章手持戰劍親自參與廝殺,盡管周邊有著眾多甲士和士兵保衛,致使楚君章根本沒有機會親手殺死一人,還是極大振奮了聯軍的士氣。
君王都上陣拚命了,其餘人怎麼還敢惜命,不是嗎?
負責指揮箭陣的軍官,他們在看到楚君大纛向前時,由於對君權有一種被灌輸的畏懼,下意識避免向楚君大纛的方位進行射箭了。
那樣一來,負責阻擊的原軍近戰部隊,他們就要迎接楚君章這一批精銳的衝擊。
在一方有所顧忌而束手束腳,另一方想要拚命來換取活命時,可以想象會出現什麼狀況。
現在,聯軍以楚君章為矛頭,緩慢但是堅定地向前推進,實際指揮作戰的程朔不得不投入增援,防止楚君章真的突圍成功。
“君上,若是楚君成功突圍,餘下諸侯無甚緊要也。”程朔特地找到了智瑤說明情況。